首页 > 垃圾分类 > 广州市人大代表潘映珊:建议加快建立广州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
2020
06-04

广州市人大代表潘映珊:建议加快建立广州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

  南都讯 2019年底前,广州实现了“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广州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不能过于乐观。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珠村实业有限公司三资交易办专员潘映珊指出,生活垃圾分类总体上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2020年广州市两会召开之际,潘映珊建议,引入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体系,全面推进相关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符合广州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垃圾管理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珠村实业有限公司三资交易办专员潘映珊。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系统机制的缺失是垃圾分类的瓶颈。”潘映珊指出,目前,广州尚未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法律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环节主要以地方性法规条例为主,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环节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为指导,尚未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文件。

  另外,尽管广州市已经出台了不少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文件,但是管理政策缺乏系统设计。垃圾分类工作仅注重源头分类,源头减量化政策较弱,中端收运环节措施缺失,末端垃圾处置方式单一,无害化处理缺乏监管,容易形成先分后混,边处理边污染的局面。

  其次,宣传工作侧重于分类方法指导,各种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的宣传图鉴铺天盖地,但对于“分来何用”、“真分假分”等群众质疑回应甚少。造成公众对垃圾分类的具体用途和最终目的尚未形成共识,对政府的分类环节和处理能力尚存疑虑。

  与此同时,广州市垃圾分类投入主要以政府通过财政投入、财政补贴等各种方式为垃圾分类提供资金支持。其中,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硬件设施的配备,如发放垃圾袋、配置垃圾桶、建设垃圾中转站等。但在培养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强化以学校为核心的垃圾分类教育等方面投入有限。公众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各种硬件设施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因此,潘映珊建议,强化垃圾分类顶层设计。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基本原则,引入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体系,全面推进相关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符合广州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垃圾管理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强素质教育,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同时,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将减少危害、变废为宝与保障空气、水源、土地和衣食住行等普惠民生相结合,让群众看得到利害,形成自觉的认知,担当共同的责任。通过定期举行活动,允许公众实地参观垃圾处理厂日常运行,公开附近垃圾处理厂的地址、电话和二维码等信息,加强互动。还可以将每日清理垃圾数量、未按要求投放的市民,进行黑红榜播放,用视频进行公布,并请城管上门,让市民遵守。

  潘映珊还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双重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领域。推进垃圾回收、再生资源交易等平台建设。强化学校教育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公众参与制度,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