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广州创新“互联网+”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
2020
06-02

广州创新“互联网+”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

  “能卖拿去卖,干湿要分开”,在广州街头,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羊城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颇为浓郁。如今,越来越多的广州小区出现了智能化回收设备,居民们开始习惯通过扫码扔垃圾来积攒环保金,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在海珠区的素社街道,绿化垃圾有专门的收集存放室,源头减少露天堆放扰民情况;环卫收运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已成为广州垃圾分类的特色模式之一;广州目前运营7个垃圾焚烧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5540吨/日……

  近年来,广州持续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路子。下一步,广州将突出抓好垃圾分类的关键环节,全链条提升,全方位推动,全社会动员,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

  天河区长兴街“社区生态园”示范区内,社区居民利用回收的垃圾、树叶、废弃木板等,把社区内的一块空地打造成漂亮的生态花园。

  去年是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新突破的一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出台实施,广州继续推进创建300个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推动中心城区物业居住小区(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今年,广州还将进一步扩大垃圾强制分类范围,继续创建6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这项创建工作内容还被纳入广州十件民生实事当中。到2020年,广州将创建1000个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

  垃圾分类,从身边做起。上班前随手将家里平时就分好类的两袋带下楼,分拣出来的矿泉水瓶就投放到小区门口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里,账户上又能攒下积分……家住茶滘街汾水花园的上班族吴女士在出门时已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小区里很多地方都张贴着垃圾分类的宣传语,这两三年感觉变化很大,现在都是定时定点投放。”吴女士表示,养成习惯以后,垃圾分类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自然而然就做好了,现在还有智能回收箱,扔进去的垃圾变成积分,然后直接提现,感觉这种小奖励很有意义。”

  茶滘街汾水花园位于荔湾区茶滘路汾水社区,属于茶滘村改造首个开发的地块,于2012年12月落成并交付使用。小区物业管理有关负责人周月介绍,社区共有9栋,目前小区已经入住居民约1400户。汾水花园于2017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为广州市100个社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之一并已成功通过验收。

  汾水花园环境干净整洁,不少楼栋墙面都贴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周月介绍,社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在小区入口处的宣传栏、中心花园长廊、每栋楼下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来到中心花园,记者看到整个长廊都装饰以宣传海报,坐在此处乘凉休憩的居民抬头即可看见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入口一侧还设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该智能回收机分为金属回收、塑料回收、纺织物回收、纸类回收、玻璃回收以及有害垃圾回收等。记者了解到,小区居民平时可选择上门回收,也可选择将可回收物直接投递在该回收机,选择对应的回收类型。在投递完成后,屏幕会显示投递物品的重量以及账户可获得的环保金,环保金可直接提现。

  茶滘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科科长何忠清介绍,为促使居民群众到投放点按分类标准投放垃圾,从源头上实现减量,对进行准确分类投放的个人或家庭有奖励激励机制。目前已制定多种回收方案,采用多种奖励激励机制。“居民可把家中低值可回收物拿到小区的定时定点回收站点出售,还可以通过放置在入口处的回收箱或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获取相应的积分奖励,或者通过‘92回收’APP手机应用软件,居民可手机下单预约专门人员进行上门回收服务。”

  记者了解到,汾水花园通过不断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已成功实现源头减量。据悉,目前社区每日垃圾量从原来的15、16桶减少到11、12桶,成效显著。下一步,茶滘街道将继续在样板小区创建工作上发力,确保验收过关,将推动机团单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精准宣传,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此外,街道还将和第三方回收企业继续探索分类模式,并积极利用新手段、新技术巩固、发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果。

  2017年起,广州市不断推进创建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涌现了一大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彰显广州特色的样板社区。样板社区具有“党员引领、志愿者自治、可回收物全回收、垃圾专收专运”特色,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广州在2014年就已经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对社区居民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改善了社区环境,在全国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此前介绍,“定时定点”推广形成的基础条件很好,今后广州要继续巩固并推广“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对于新建楼盘按照“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实施分类投放和收运,并制定、印发定时定点指引“四张图”;物业小区、单体楼、高低层住宅等根据不同情况推行“楼道撤桶”,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公务员居住小区要在全市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要把好分类收运关,坚持“垃圾不落地、不混装”。今年,广州继续推进6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创建工作,而到2020年,广州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的数量将达到1000个。

  环卫收运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是广州市垃圾分类的特色模式之一,通过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实现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近年来,广州不断创新“互联网+”和“两网融合”模式,疏通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渠道。通过将环卫系统与供销系统相融合,以样板小区为重点突破口,真正做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逐步建立可回收物专运体系。目前广州市共设立收集点约1.47万个,投入分类收运车辆约2400辆,分类运输线条。

  广州率先实行环卫收运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截至2019年5月底,已在全市规范建设改造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点3309个,其中回收点1369个、回收板房(回收箱)1571个、回收中转站308个、分拣中心61个,逐渐形成社区布点、街镇设中转站、区设分拣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网络。

  “两网融合”正成为广州基层许多街道推进资源回收的有力手段。广州城管部门联合市供销总社构建了“两网融合”的骨干回收网络,因地制宜探索了“越秀模式”“花都模式”“海珠模式”等回收对接服务模式。在海珠区素社街、南石头街,白云区新市街等地探索“整街推进”模式,由骨干回收企业与辖区内社区居民、环卫工人、机团单位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回收机制,与环卫垃圾收运机制互为补充、有效衔接,有效促进了垃圾分类和减量。

  互联网改变生活,互联网改变资源回收。广州开创了“互联网+”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的新模式,建立“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APP移动平台—“92回收”,目前已覆盖全市11个区,用户超过42万人,覆盖广州所有区域。

  广州下一步还将建立分类收运物流,探索垃圾收运一体化试点。市供销总社将根据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网络布局,建设广州市可回收物运输车辆物流网络,实现可回收物分类运输。同时,继续探索在海珠等区开展垃圾收运一体化试点工作,做好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工作。此外,还将推进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全市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布局废玻璃、废木质、废塑料、废旧大件家具、废旧纺织品等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项目,围绕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和城市固废综合处理,实现分类回收、集中分拣、专业处理、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运行。

  近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广州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和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路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住建部“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推动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要持续强化高位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重要内容,要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穗各单位强大工作合力,大力促进广大市民垃圾分类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养的提升。

  垃圾分类还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任务清单,纳入党员示范岗位创建内容,实施党员“双登记”制度,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全市19600多个基础网格进行管理,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实现“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扩面提质。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强制精准分类覆盖范围,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星级酒店旅游景区、外卖行业等推行强制分类,并从地方扩大到部队、从城市拓展到农村,深入开展驻穗部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大力提高垃圾分类自觉性和精准投放率。

  为了突出抓好垃圾分类的关键环节,全链条提升、全方位推动、全社会动员,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从本月开始,广州全市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2020年底前,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创建“两个1000”样板,即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1000个,示范行政村1000个,全市居住小区(社区)、城中村、农村行政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市11区170条镇(街)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现前端分类精准化、中端运输规范化、末端处置无害化、回收利用资源化。

  每时每刻,在每座城市的各个地方,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我国人口规模庞大,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谓巨量。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5年提供的数据,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千克,并以每年8%-10%的速度与增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要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垃圾分类是根本。为了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个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立法计划,2017年以来,上海、厦门、西宁、广州、深圳、重庆、太原等地分别发布了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其中,广州率先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垃圾分类就是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使大部分垃圾重新变成资源。目前,广州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不过,此四类为基本分类,每一类可再细分,随着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技术发展,各种垃圾的归类也会适当调整。

  可回收物指的是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木料和织物等,要放进蓝色垃圾桶。餐厨垃圾指的是餐饮垃圾及废弃食用油脂、厨余垃圾和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包括废弃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以及家庭产生的花草、落叶等,要放进绿色垃圾桶。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则是有害垃圾,包括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废置药品、废日用化学品和废水银产品等,要放进红色垃圾桶。此外,其他垃圾则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以外的混杂、难以分类的生活垃圾,包括废弃卫生巾、一次性纸尿布、烟蒂、清扫渣土等,要将其放进灰色垃圾桶。

  据了解,进行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中约40%的可回收物能直接作为资源回收,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同时,将有害垃圾分出来,能避免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实现垃圾的无害化。

  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容器有规定的标识,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为蓝色,餐厨垃圾收集容器为绿色,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为红色,其他垃圾收集容器颜色为灰色。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前,应将纸类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瓶罐类物品要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清理干净后投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在居室中,厨房污染最严重,每天厨房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该用单独的袋子把剩饭剩菜和水果皮一并装好,防止滴漏,污染楼道。

  在平时的就餐过程中,其实市民也可以做到生活垃圾减量。譬如首先要适量点餐,合理搭配,减少浪费,提倡剩菜剩饭打包,随身带走,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纸等。对于单位食堂或者餐厅,提倡采用自助餐方式,饭菜按需求自取,设置节约用餐提示标语,避免浪费。(广州日报)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