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学易解析】2020年丰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
2020
05-29

【学易解析】2020年丰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

  “责任担当”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方面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人民的期待。

  2.学校决定创办“担当”校刊。阅读下面创刊词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共5分)

  丰富新时代的担当精神绝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的肥沃土壤。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无不①显出古人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担当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孟子、“鞠躬尽②,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这些优秀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担当精神的光芒。

  (3)学校准备采用下面两幅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作为刊头题名,现在向全校学生征求意见,请你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2分)

  3.一位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教育演讲,下面是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请阅读这两段文字,完成(1)-(3)题。(共5分)

  我们不难发现,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品质【甲】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无数仁人志士身上都体现着这种担当精神【乙】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成仁决心,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2020年的春天,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无数的医护工作者选择逆行。他们用坚定的手印,表达着自己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坚实的背影,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守护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3)下面是另一位同学根据上面演讲稿创作的一副对联,请你在对联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4.在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2)联系后文的句子“心怀家国、坚定理想、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可以看出主语只能是人,选项B中主语为人。

  (2)句中“国外先进文化”与后文的内容无关,修改为:丰富新时代的担当精神绝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

  (3)第一幅为楷书,特点是方正工整,棱角分明,可以与做人堂堂正正相结合。

  示例一:选择第一幅,这是楷书,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是担当应有之义。

  示例二:选择第二幅,这是草书,担当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心怀天下的豪情。

  (2)“名族品质、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用顿号;冒号通常用来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故选B

  (3)下联中“赴汤滔火显仁心”可知根据上文演讲稿“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成仁决心”得出,上联“ 扬赤胆”可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得出答案:保家卫国;“无畏者”可从第二段中得出答案“逆行者”。

  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第1、2题基础字音、字形:中考要得高分,难度不在做对压轴题,而是简单题不丢分。书法: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第3题:标点符号为中考常考题型,系统学习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来应对考试。答错(1)题的小伙伴,多背诵古文,多积累名人名言。答错(3)题的小伙伴,掌握好对联的知识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定要结合材料给出的关键词,这样轻轻松松解决。

  14.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得以渡过难关,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请从下列五部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守望相助”的理解和感受。(100字左右)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海底两万里》

  2018、2019年中考名著部分都是只考察了一道题,5分。2020年丰台一模也是一道题,5分,难度上也没有太大变化。

  学易语文认为丰台20年一模名著考题属于主观表述题,同学们根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相关的具体情节进行回答就可以。

  题干要求非常清晰,对“守望相助”理解和感受。在《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本自己比较熟悉的名著,根据学易语文对名著知识点的整理资料,就可以轻松答题。

  学易语文提醒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名著情节一定要能够体现“守望相助”。也就是选择的情节多为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注意语言组织要流畅,字数要在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将士们面对险恶环境和层层围堵,意志坚定,互相鼓励、扶持,他们为了战友的安危甘于牺牲自己,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创举。这启示我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团结一心、互相扶持,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答案示例二:《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在南极冰盖下遇险时,大家齐心协力挖掘冰层,主动把储气罐让给喘不过气来的同伴,最后成功脱险。他们的经历充分说明,在困难和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就能克服困难。

  每次考试,名著的内容都很广泛,各种类型,比如对名著的中心主旨、人物形象、具体情节等等考题,范围虽广,方法不变,只要掌握学易语文对名著的知识点梳理以及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可以轻松解决!

  7.自停课不停学以来,时间悄然过去了三个月。这不禁让我们想起《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匆匆流走的“,”这两句线分)

  均为古诗文默写,5、6题为重点古诗、文言文上下句默写,7题考查对《论语》理解性背默,与近三年题型难度一致,难度适中,需要注意字形准确。

  古诗阅读是2018年新题型,以下对比分析针对2018年和2019年题目。

  题目数量:2018年是把古诗词默写和阅读放在一起考察的,三道题,2019年三道,2020年三道。

  考察模块:2018年主要考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与表达技巧以及所学类似诗歌内容的熟识程度三个方面;2019年主要考察了诗歌语言和意象三个模块;2020年主要考察了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和重点诗句理解这三个模块。

  相比于2018年题目,2020年题目以选择、简答和填空形式考察学生,没有二选一谈感受的问答题,省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难度降低。对比2019年,出题形式和难度相当,没有太大浮动,只要学生按照答题方法答题,没有太大问题。

  A.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

  B.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

  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这一次登顶让年轻诗人信心大增、豪情满怀。

  第8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的理解,从对诗句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理解,进而把握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A.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分析正确。B.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分析正确。C.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分形系正确。D选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是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而不是登顶后所抒发的感慨。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不能。“隔”只有分开的意思,而“割”有从高处断开的意思,动态性更强,能够表现泰山的高峻和雄伟的气势。

  第9题考察学生对诗句词语表达技巧上的赏析,是一道典型的诗词鉴赏题之鉴赏字词题。

  答题方法:不能+“A词”的意思+“文中词”的意思+“文中词”的作用+扣中心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所以不能换。

  10.登山,往往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壮志豪情。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借登山抒发壮怀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望岳》外,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

  第10 题考察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的积累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借登山抒发壮怀的诗句”这个限制词,填写与之相关的诗句即可,相比于简答题简单多了。

  诗歌阅读主要从诗歌形象意境、诗歌语言、诗歌表达技巧、诗歌内容和诗歌对比分析角度考察,要求学生在诗歌学习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不仅能逐字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能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因此,在平时的课内诗歌学习中,要从以上几点理解、把握,对于课内的重点篇目,要透彻理解,抓住重点,还要能举一反三联想到之前所学诗句,做到学以致用。

  考查内容:2018年考察的是两篇文言文,分别是刘禹锡《陋室铭》+陆游《书巢记》,2019年考察的是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2020年考察的是《曹刿论战》+连接材料

  【分析对比】学易语文认为本题延续了2018、2019年文言文第一道题。出题形式和风格都是选择题的形式,让同学们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重点。意在考查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结合词语的语境来分析。

  【难度变化】学易语文认为:对比2019难度一样,都是考察四组词的同一个词的含义。

  A项:A.民弗从也(依从,依顺)言听计从(依从,依顺)唯命是从(服从)力不从心(依从,顺从),符合题意。

  B.公将驰之(驱车追逐)背道而驰(驱车追逐)心驰神往(奔驰)驰名中外(传播)不符合题意。

  C.公问其故(原因)无缘无故(原因)故弄玄虚(故意)温故知新(旧的)不符合题意。

  D.衣食所安(养)安之若素(安然)转危为安(平安)心安理得(安心)不符合题意。

  【学易感悟】学易语文一直重视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讲解,尤其是一词多义的理解。教学中学易语文一方面强调记忆积累,一方面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掌握,尤其是学会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实战及模拟练习。从这几年考查趋势上看,这类考题还要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12.(2分)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对比分析】学易语文认为:出题形式本题和2019年题型一致。本题分为两个梯度,一个是翻译,一个是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做这种题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翻译,一个是理解。首先翻译句子基本遵循直译的原则,然后,对全文把握基础上理解句子。这个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放入文本,不能片面地断章取义。

  【难易变化】学易语文认为:难易程度上略有降低,2020年的句子翻译与理解上,翻译并无问题,而是考察对文本的理解上。

  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A.选项,翻译没错,理解有问题,此时,曹刿准备要进宫劝谏鲁庄公,还没去之前,同乡人知道了劝阻他的话。,理解错误,所以选A项。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翻译和理解都正确,所以不选。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学易感悟】这道题翻译上没有大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上,看学生的文章主旨把握上是否准确。

  第12题考察学生所积累的文言文的语句翻译及内容理解,进一步把我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更需要考生对文言文的每一句都要有准确的翻译和认知,要会根据文言理解准确分析文言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1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3分)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①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②矣。”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③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④。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注:①[群生]百姓。 ②[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 ③[讳]冒犯名讳。 ④[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难易变化】对比阅读题型,考察不仅学生对中心的把握,还考察对课外文段的阅读能力,以及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难度相对较大,容易造成失分。

  答案要点:取信于民。鲁庄公能用诚心办理案件,尽量做到公正,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汉宣帝认识到刑狱关系重大,能够禁暴止邪,使百姓内心安定,休养生息。汉宣帝对于自己改名之前冒犯他名讳的人,予以赦免,这份宽容,也让他深得民心。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其中我们可知,鲁庄公执政的方法是:鲁庄公能用诚心办理案件,尽量做到公正,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①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②矣。”

  夏五月,下诏说:“刑狱关系到千万人的命运,是用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的。要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这才可以担任文吏。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③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④。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诏又说:听说古代的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现在百姓中有不少因上书触讳而犯罪的,朕十分同情。朕将原名“病已”改为“询”。凡是在此诏之前触讳(病已)而蒙罪的,一律赦免。

  其中我们可知,汉宣帝执政的方法是:汉宣帝认识到刑狱关系重大,能够禁暴止邪,使百姓内心安定,休养生息。汉宣帝对于自己改名之前冒犯他名讳的人,予以赦免,这份宽容,也让他深得民心。

  所以,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就是:取信于民。鲁庄公能用诚心办理案件,尽量做到公正,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汉宣帝认识到刑狱关系重大,能够禁暴止邪,使百姓内心安定,休养生息。汉宣帝对于自己改名之前冒犯他名讳的人,予以赦免,这份宽容,也让他深得民心。

  诗歌阅读主要从诗歌形象意境、诗歌语言、诗歌表达技巧、诗歌内容和诗歌对比分析角度考察,要求学生在诗歌学习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不仅能逐字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能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因此,在平时的课内诗歌学习中,要从以上几点理解、把握,对于课内的重点篇目,要透彻理解,抓住重点,还要能举一反三联想到之前所学诗句,做到学以致用。

  第13题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内的内容的理解,采取链接材料的题型,对比两则文言文中的人物及其所做事件的共同点,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文言文,从而筛选两个人物执政的共同点,如果文言翻译及理解不出大的问题,运用搜索题的答题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解答好这道题。

  对比阅读题,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归纳,再结合原文中心进行分析即可。

  19.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品析。(3分)

  20.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短语“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的理解。(3分)

  从题量上看,20年题量减少一个。从题型上看理解类和赏析类重复出现,高频考题。文章难度变化不大!

  18.照应检索信息题。首先要掌握答题方法,重点是要找准照应点同义词“豆花儿”,定位范围3、4、8段出现了“豆花儿”,找出答案,这里要注意,尽可能遵从原文,以免偏离作者本来的意思。

  根据题干中“品析”一词可知,此题为鉴赏题。无论是选择哪一处进行赏析。都可以根据学易体系中的答题方法,按步骤进行赏析。首先,修辞角度,分析其中是否有修辞,分析修辞的作用及写出的被修饰事物的特点。其次,是字词角度,选取有代表性的词语,分析其好处。

  根据题干中“理解”可以看出是理解题,但是切记一定要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赏析。重点找到文章中何为幸福,一定要理解它的语境义,也就是结合文章中能体现出幸福感的事件,例如“丰收、吃到美味、全家合作”等进行理解。

  学易语文认为,此次考试的试题相对难度还是比较适中的,重点是准确判断题型,就相当于找出了敌人的弱点,再利用掌握的对应的答题方法,一招毙命。还有就是要认真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助于全面解答问题。学易建议,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反复巩固判断方法及答题方法,方法在手,还怕什么呢?

  20年丰台一模与前几年题型相仿,选择、填空、简答。18年考查提取信息、根据论证选词填空、拓展延伸。

  21题为建立论点和论据的联系题,看清题干,根据上下文内容总结,找出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点出静气从哪里来即可。

  22题为选择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论点、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的掌握,做题时需逐一分析逐一验证,否则很容易“大意失荆州”。A选项考查论证过程,B项考查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C项考查了论点。只要认真分析,不难发现答案。

  23题为拓展探究类,注意审清题干“结合上面的文字和下面两则材料”,3分,文章内容和材料信息缺一不可,结合示例和分析缺一不可,很多学生大多会结合示例在这里失分,要特别留意。

  “考点一定,考法不定”,但只要考生掌握方法,平时功夫下的深,考试答题自然手到擒来。

  方舱医院是指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它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2020年2月,为了应对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国家卫健委及相关单位在武汉建立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13

  3月1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武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方舱医院”有别于传统的方舱医院,是中国首创。您认为方舱医院在建设和使用上取得了什么经验?

  王辰:方舱医院确保了三项基本功能:一是隔离,把病人收到隔离场所,切断和家庭、社会的接触所造成的传播;二是治疗,对轻症病人给予符合疾病特点和规律的医疗照护;三是监测,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加重并迅即转送到定点医院接受强化医疗。方舱医院的建设有三个特点:一是大容量。使用会展中心、体育馆、厂房、仓库等大空间场所,能迅速收治大量病人

  。最初启用的三家方舱医院即提供了4300多张床位,仿佛“吸引机”一样,把大量滞留于家庭的患者一下子都“吸”到方舱里来了,显著减少了社区传播,可以满足一般医疗要求,加强了患者救治。二是高速度。运进基本的医疗设施,方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建成。方舱划分出污染区、缓冲区和非污染区,达到“三区二线”的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三是低成本。利用现有场所,仅增加床板、隔板、床头柜等,改造好临时厕所、盥洗池等,接入基本设施即可。其他花费,亦低于或至少绝不高于普通医院。

  13日,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与健康”首席记者唐纳德·麦克尼尔接受了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主持人蕾切尔·马多的采访。

  多问麦克尼尔,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美国只能采取避免人群聚集、感染者居家隔离等措施,对此怎么评价。麦克尼尔认为这种思路是完全不正确的,美国可以借鉴中国的做法。他解释说,中国采取了看似糟糕的“封闭隔离”措施,其实是为落实“主要措施”做准备——这些“主要措施”就是“检测,检测,再检测,然后找到病毒”。

  。如果病因是上述两类,患者就被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如果病因并非上述两种,患者还得拍个肺部CT,通过肺部的CT片子,医生可以初步研判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双肺有磨玻璃影,患者就会被安排做核酸检测,确诊后将很快被带到方舱医院等地方接受治疗。

  方舱医院能有效隔离患病人群,将疑似、轻症病人与医院里的重症病人分类管理,这一体系也竭尽所能地确保了医疗系统不致崩溃。

  【材料一】中示意图和【材料二】,说说为什么选择这13个地方建“方舱医院”。(2分)

  请你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画线句“方舱医院”的定义进行修订。(2分)

  、材料主题:2018、2019都是环境保护,2020年则是新冠疫情,主题在变,但仍是坚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4

  、材料类型:2018和2019都出现了图表和数据,考查图文转换能力,2018年还有链接材料,2020以文字为主,图以简单的地图呈现。

  、考查能力:2018、2019年除了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2020年主要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图较简单,对图文转换能力考查较少。

  材料理解难度降低,整体难度降低。但第16题分析难度有所增加,需要认真分析题干和材料,明确答题要点。

  难易度:中。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答题区间为材料一和材料二。题干问的是选择13个地方建“方舱医院”的原因,那么就要明确“方舱医院”的选址有什么特点和要求,这13个地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与之应。首先从材料二中可知,“方舱医院”的建设有三个特点:一是大容量。使用会展中心、体育馆、厂房、仓库等大空间场所,能迅速收治大量病人。二是高速度。运进基本的医疗设施,方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建成。三是低成本。利用现有场所,仅增加床板、隔板、床头柜等,改造好临时厕所、盥洗池等,接入基本设施即可。从图中可知这13个地方都是体育管、会展中心等大容量的空间场所,而且已经具备诸多设施,以上两点分别对应大容量和低成本的要求。第二个高速度的需求要求“方舱医院”的选址必须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医疗设备,加快建设速度,从地图上分析可得着13个地方都能满足以上需求。因此,可得出答案:

  2分)这13个方舱医院,多使用会展中心、体育馆等大容量的空间场所,能迅速收治大量病人。它们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无需进行大规模改造,节约了成本。它们地处城市,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医疗设施,可以高速度建成。(评分说明:共3个要点,每答出1点给1分,意近即可)

  由题干可知答题区间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由题干“对 ‘方舱医院’定义进行修订”以及材料一中“……以及13座新型的‘方舱医院’”中“新型”一词可推测,“方舱医院”并不是新兴事物,但由于武汉新冠疫情需求,对“方舱医院”进行了改良,有了新的变化,其定义需要补充。结合材料二,可知现有定义中“成套”“野外”“移动”这三个特点都不适合新型方舱医院的特点。新型“方舱医院”不是成套的,而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改造的;不是野外的,而是在城市建立的;不是可移动的,而是依托现有场所改造的固定的地方。将三方面特点补充,可得到答案:

  2分)修订:方舱医院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建立在城市或野外,可固定可移动的医疗平台。(评分说明:共3个要点,答出2点可给满分,意近即可)

  由题干可知答题区间为三则材料,那么答案要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材料一、二主要谈方舱医院,方舱医院起到了快速隔离治疗的作用。从材料三麦克尼尔对美国的“居家隔离”的否定,对中国“封闭隔离”的肯定可知要采取封闭隔离措施;由材料三麦克尼尔对中国做法的介绍和最后一段可知,还要逐层检测,分类管理。综合可得答案:

  3分)经验:建设和使用方舱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封闭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逐层检测,将疑似、轻症病人与重症病人进行分类管理与治疗。(评分说明: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学易语文认为,此次考试的试题贴合现实,以新冠疫情做材料,这启示我们平时要多关注时事,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性问题及热点。积累相关经验,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此外非连续文本阅读持续侧重快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作答需要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因此需要学生进行模块化的学习和持续练习,如此,才能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以不变应万变。

  “宅”最初的意思是“住所、住宅”,后来网络上流行的热词“宅”是指“长期足不出户”。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对“宅”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请你以“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一个色彩鲜艳的饮料瓶从备受欢迎的商品变成了废品。如果它被投放进可回收的垃圾箱,会开启怎样的人生?如果它被错误地投放进别的垃圾箱,它又将经历什么呢?请你选择一种可能,发挥想象,以“一个饮料瓶的‘旅行’”为题,写一篇故事。

  2018和2019两个题目都是命题作文,2020年第一篇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

  、写作主题:2018年两个题目与中学阶段生活和社会热点有关、2019年一个与中学生生活有关,一个比较开放,2020年两个都与社会热点相关。

  相比2018、2019,2020年第一题审题难度稍大,话题作文,给学生更多发挥空间的同时,也需要学生有更好的分析能力,确定恰当的立意,围绕立意成文。

  .两个作文都紧贴生活热点,一个与新冠疫情有关,一个与北京正式推行的垃圾分类有

  审题立意:话题作文,以“宅”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宅”是指“长期足不出户”。在疫情之前,“宅”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选择,是某一部分人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方式,在移动互联网、物流便捷的今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主动选择

  “宅“在家里,更多的时间独处,或者通过虚拟世界来与外界沟通,比如微信、微博,刷剧、追综艺等消磨时光。因此,之前的“宅”是一部分人对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

  “宅”却是集体性的、被动的、保护生命的一种方式、尊重生命的体现。这种“宅”让平时难以团聚的亲人有了长久团聚的机会,感受亲情;让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休息的上班族,舒缓身心;也让被工作烦扰的人,享受自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使许多忙得像陀螺一样的人,停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也有许多人在宅的这段时间,解锁了新的兴趣,比如许多不会做饭的人厨艺大增;当然,也有许多人并没有充分利用“宅”的时间,而是虚度光阴,毫无所获,每天感到的是被拘束和无聊,面对一种不得已的境遇,不同人的不同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收获。选择消极和抱怨,得来的也只有时间的飞逝,在合适的时候做对应的事,不怨天不尤人,时间也不会辜负我们。

  “宅”在家,这也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体现,是一种因时而异、灵活变通、集体主义文化心理的体现。

  “宅”这个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谈对“宅”的感悟和体验。如,宅与亲情、宅与兴趣、宅与自由、宅与变通、宅与尊重生命、宅与选择、宅与时间……

  审题:题目为“一个饮料瓶的‘旅行’”,要抓住 “旅行”这个关键词,作文的主要叙述对象是一个饮料瓶,描述的事是“旅行”。要么写它被投放进可回收垃圾箱,要么写被错误投放进垃圾箱,不能两种可能都写,给了四个垃圾箱,选一个垃圾箱展开想象。而且重点在描写被抛进垃圾箱后的经历,会见到什么?发生什么事?要有细节描写。“旅行”说明饮料瓶不能一直待在垃圾箱里,要让它移动、从垃圾箱中出去,遇见人和事。

  立意:这个主题贴合北京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的热点,因此要把握出题人意图,围绕环保、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展开想象。

  “旅行”途中,被有垃圾分类观念的人改写了命运,获得了新生;或者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被错误丢弃,但是却突破极限,自己寻找正确的道路。或者表达在不得已境遇中的安之若素,想象被放入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箱,在这里目睹了与它一样被扔错垃圾箱的垃圾如何失去重新活一次的机会、同为垃圾却被放在了正确的地方、再次获得价值的其他垃圾逆袭人生,自己该如何处之……

  学易语文认为,此次考试的试题更加贴合现实,以社会热点新冠疫情和垃圾分类处理为出发点,这启示我们平时要多关注时事,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性问题及热点。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心体味,关注自己的体验,与周围的人交流,只有这样,生活中的经历才能成为考场上的素材,写出真情实感。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