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从立法保障到民间智慧 上海正为“垃圾分类新时尚”写下注脚
2020
05-27

从立法保障到民间智慧 上海正为“垃圾分类新时尚”写下注脚

  一年多前的2018年11月6日,习总书记在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表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

  上海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在全国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并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收运体系。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再提“垃圾分类”。2020年5月24日,他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

  作为全国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的城市,上海正继续贯彻习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绣花精神”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做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这件事,新风尚变成好习惯,上海志坚行远。

  2019年7月1日,数易其稿、曾三次递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上海在全国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并从此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2018年,上海发布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系列配套文件也先后发布。市、区、街镇各级政府、居委基层干部、志愿者、第三方社会组织等社会各方纷纷行动起来。

  也是在这一年,上海市人大将《条例》纳入立法项目。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之后,配套文件制定、垃圾厢房改造、社会动员、分类知识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新时尚”迅速席卷全城,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得到复制推广。

  “我们小区分类搞得很不错,居民的投放习惯也渐渐成自然。” 76岁的虹口宇泰景苑小区居民郭本泰告诉记者,以前扔垃圾不分类,如今居民们在家里就会将干、湿垃圾分开,然后再分类投放到垃圾厢房。在小区内,大部分垃圾桶都撤走了,到处都干干净净,生活很舒适。

  2019年6月30日,上海,居民小区内的分类垃圾投放点。澎湃新闻记者 陈建慧 图

  来自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1.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分类达标率由15%提高到90%;全市135个街镇成功创建为“示范街镇”。此外,可回收物回收量4049吨/日、环比增长431.8%,有害垃圾分出量0.6吨/日、环比增长504.1%,湿垃圾分出量7453吨/日、环比增长88.8%,干垃圾处置量17731吨/日、环比下降17.5%。

  自《条例》实施起,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就聚焦“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行动,为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全市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27.1万人次,开展执法检查12.3万次,共教育劝阻相对人49945起,责令当事人整改30013起,其中责令单位整改22521起,责令个人整改7492起,查处7662起案件。

  “学会垃圾分类了没?”“小龙虾真的要分开扔啊?”“喝到一半的奶茶怎么处理?”几乎在每一个社区、写字楼、学校、企业等场合,人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热情日益高涨,分类习惯正在快速养成。

  如果将时针拨回到一年前,32岁的余先生恐怕想不到,如今他竟能每天都把干、湿垃圾分得那么细致,而且已经坚持了近一年。

  “如果不小心分错了,甚至还会有种负罪感。”余先生说,从不理解、不习惯到主动学习、认真分类,他感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用心和热情,自己也乐在其中。

  和余先生一样,上海的绝大多数市民如今都养成了自觉主动将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绝大多数居民都已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徐志平说,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志愿者队伍撤离的情况下,有三分之二的居住区仍能保持优秀的自觉分类投放水平,另外三分之一的居住区则保持良好,展现出上海市民的良好素养。

  “要想改变几十年的扔垃圾习惯,必然是有一个过程的,但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做好。”长宁区虹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季强说,在存放上百桶垃圾的垃圾厢房改造时,同步安装了一台高科技的植物酶除臭设备,将可能因垃圾臭味而出现的矛盾,提前化解。

  不久前,由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二学生施源创造发明的湿垃圾处理“神器”白菜拉拉袋,出现在了10余家超市的货架上,引得不少市民前来购买。“一拉一提不沾手就能轻轻松松倒湿垃圾”,许多人好奇这种新发明的塑料袋,想要带一包回去用用看。

  宝山一家环卫公司的车队长陈华和普陀区的三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将带有锯齿的划刀固定在湿垃圾桶上,只要轻轻一划,就能划破垃圾袋,让居民不脏手就能扔对垃圾。目前,这种“破袋神器”已在多个小区投用,受到欢迎。

  2020年,这种来自民间智慧的“破袋神器”,更将成为所有小区垃圾投放点的“标配”。根据最新修订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达标(示范)街镇(乡、工业区)综合考评办法(2020年版)》,居民区所有投放点都应配备破袋工具等便民设施。

  “这些破袋工具,实际上是在群众实践中产生的,是基层创造力的体现。”徐志平说,在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湿垃圾破袋投放成为市民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此次在新版考核办法中增加了“安装破袋工具”的要求,也是回应社会公众关注焦点。

  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已确定:实现95%以上的居村及单位垃圾分类实效达标、85%以上的街镇分类实效示范;确保可回收物回收量6000吨/日以上,有害垃圾清运量达到1吨/日以上,湿垃圾分出量达到9000吨/日左右,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16800吨/日以下。

  上海绿化市容局介绍,2020年,上海将在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着力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攻坚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三个方面,持续用力,补足短板。比如:将采取“科技+管理”模式,破解误时投放点管理、破袋投放引导、郊区农村湿垃圾就地处理等难题;积极推进快递、餐饮、旅馆等行业源头减量,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来自上海代表团的多位代表,专门为垃圾分类支招。

  “2020年,黄浦区的目标是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十个街道全部创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全国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2020年黄浦将下功夫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全品类”“全链条”“收运处”体系,让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全程闭环化处置。

  此外,黄浦区2020年还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体系,通过“科技+管理”,实现“一屏观分类、一网管全程”, 建立全程分类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用智能化手段探索垃圾分类实现长效、常态。

  “经历了前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发现,用‘一网统管’来管垃圾分类,不仅好用,而且管用,真的是一网管垃圾,一屏观箱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长宁区虹桥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朱国萍同样感慨于“一网统管”的效果。

  她说,长宁区虹桥街道率先开展探索,是上海第一个在街镇一级,实际开展“一网统管”垃圾分类场景运用的街道。通过人工+智能模式,依托政务微信系统,可以做到垃圾分类问题的巡查——整改——核查全过程管控。

  除了上海代表团的代表,多位来自其他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同样非常关注垃圾分类问题。

  比如,龚定荣代表建议从全国层面立法,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法定义务;民建中央则提交提案,建议规范垃圾运输管理,保障末端处理,杜绝混装混运现象,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其中,“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也正是上海的做法。

  不可否认的是,好习惯的养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坚持。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放松,垃圾分类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成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最后不再需要依靠外力推行,真正做到“推广开来、坚持下去”。

  保利物业等四家物业企业中标洛阳市道路清扫保洁项目!物业组团进军环保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

  保利物业等四家物业企业中标洛阳市道路清扫保洁项目!物业组团进军环保圈?!

  2020年中国环卫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垃圾分类推广带来新发展机遇

  保利物业等四家物业企业中标洛阳市道路清扫保洁项目!物业组团进军环保圈?!

  近3000万吨/日 污水处理产能全国第一!广东省698座污水处理设施全名单及分析来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