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各街道纷纷行动,按照新条例相关要求,规划桶站分配,梳理清运流程。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小区、商业设施已按要求配置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处理情况相对较好,但对可回收物的处置情况参差不齐。其中,泡沫塑料制品由于体积大、重量轻等问题,导致清运成本高,在一些小区和菜市场出现了处置难的问题。(5月18日《北京日报》)
泡沫塑料箱实际上属于可回收物,但泡沫塑料箱存在泡沫散落难清理、长时间储存占空间且有易燃隐患等问题,不仅居民、商户想尽快处理,废品收购商家也嫌收购成本太高,而不愿回收。这就造成大量塑料制品积压,成了人见人嫌的真正“垃圾”。而塑料制品不管是积压在居民家中,还是积压在小区、菜市场的角落,都会带来易燃等安全隐患,甚至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带来环境污染隐患。显然,亟待解决泡沫塑料制品回收难问题。
现在进入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多地都实施了垃圾强制分类,除了北京,还有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垃圾分类的推行牵涉范围甚广,比如需要全民参与,需要政府推动,单位、个人、物业、收运企业、处置企业等所有相关方都需要尽职尽责。推行垃圾分类,将要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北京泡沫塑料制品成了垃圾分类的治理难点,就并非是一地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有类似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各地能够尽快找出解决办法,比如对于泡沫塑料制品回收可以加大政府补贴,还可以加大对泡沫塑料制品回收企业的扶持力度……垃圾分类的推行,不能被各种难点和堵点所阻碍,需要各地能够“见子打子”,对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一予以解决。
而记者在采访中,还遭遇了一些社区或街道工作人员的“阻挠”,如要求记者删除拍摄的照片。这也暴露了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工作态度也不够端正,“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对垃圾分类工作来说,亦是如此。推广垃圾分类,社区工作是“重头戏”,基层工作人员如果不重视,垃圾分类会困于这“最后一公里”。
推行垃圾分类,考验社会精细化治理水平。垃圾分类要形成完整“闭环”,就需要能够拧紧责任链条,要能加强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管,不让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清除“泡沫塑料回收难”“基层工作人员不够认真负责”等堵点,垃圾分类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才能最终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670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