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坐地铁公交仍要戴口罩户外运动原则上不用戴!垃圾分类为何不是每栋楼都有4个垃圾桶? 官方回应!
2020
05-07

坐地铁公交仍要戴口罩户外运动原则上不用戴!垃圾分类为何不是每栋楼都有4个垃圾桶? 官方回应!

  5月6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说,目前全球疫情持续加速蔓延,除中国外确诊病例超过343万例,境外疫情输入压力仍然较大,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警报完全解除。

  五一小长假安全顺畅,平稳有序,只是为以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松懈地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特殊区域的防控工作,继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徐和建说,5月5日,北京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和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1例,在院治疗29例。自4月16日以来,北京市已经连续20天实现“双零”增长。

  徐和建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到节约使用资源,也是首都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向市民游客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久久为功,更加精细扎实地做好前中后端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形成合理闭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持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同步推进,共同营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说,今年“五一”假期是12年来首个连放5天的小长假,也是北京市下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后的第一个小长假。面临疫情防控和文明出游的双重大考,各有关部门周密部署,严格值守,合理调度,坚持常态化防控不放松,公园、景区、商超、餐馆、场站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市民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自觉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北京市“五一”假期总体安全顺畅,平稳有序,是一个健康文明、市场回暖、人气回升、信心回温的假期。

  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了“五一”假期总体情况。陈蓓表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是对北京常态化防控的一次大考。总的来看,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城市运行安全有序,首都人民度过了一个健康、有序、回暖、安心的假期。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提示,五一假期过后,公众又投入了紧张的学习工作生活。她提示,大家还是要时刻紧绷防疫这根弦,自觉践行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科学佩戴口罩,将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分餐制等防护措施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出行旅行返回的人员,单位和个人要做好自身的和本单位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相关状况,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陈蓓介绍,今年“五一”期间,北京严格加强进京通道管控,保持进京通道高级别查控,落实公路进京逢车必查、逢人必测措施。

  她透露,北京将继续加强重点人员的管控,严格境外进京人员、重点地区和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的管理,落实医学观察措施,切实切断疫情传播渠道,对社区、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养老院等其他人员易聚集的公共场所,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确保万无一失。

  5月6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体育健身场地健康防护提示。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说,目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境内个别省份也有零星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发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在积极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同时,要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市民仍不可麻痹大意。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但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市民,在出入体育健身场地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将各项防控举措融入日常生活,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民如乘坐地铁、公交车前往运动场地时应遵循交通管理部门的防控管理要求,特别是乘坐地铁、公交车时要佩戴口罩。

  二、市民前往体育场地应遵守相关部门规定,使用健康宝等方式进行状态验证后进入体育场地。

  四、开放的体育健身场地,应以田径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运动为主,暂不宜组织足球、排球、篮球等团体性身体对抗类的体育运动项目。

  五、使用或接触公共体育器材后应保持手卫生,清洗之前不要用手碰触口、鼻、眼睛。

  六、运动休息间歇时避免扎堆聊天,应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遇有人多场景时,应佩戴口罩。

  目前北京开始施行垃圾分类了,但是发现家里小区不是每栋楼下都有四个垃圾桶,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岩回应,按照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规定,住宅小区中,公共区域要成组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另外小区中必须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投放点。

  她表示,一般来说,小区居民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产生的量比较多,小区可以多放置;有害垃圾产生量比较少,可以少放置。

  不过,确实存在有的小区设置不规范的情况,对于这一类情况,相关部门将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垃圾分类管理人把设施设备设置好,更好做好垃圾分类。

  张岩介绍,本市将加强精细管理,规范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要求,细化减量措施,争取将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内。

  目前,本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4座。其中:焚烧设施11座,处理能力达到16650吨/日,实际处理1.43万吨/日;生化设施23座,处理能力达到达8130吨/日,实际处理2400吨/日。

  她表示,全市焚烧设施处理能力紧平衡,目前在建的3个焚烧设施将于2022年建成,可增加处理能力7600吨/日,实施垃圾分类后,用来焚烧的其他垃圾将会减少,焚烧紧平衡可缓解。垃圾分类挑战最大的是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目前本市的处理能力,可以满足垃圾分类需求。

  张岩还介绍,本市将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居住小区全覆盖。年底前,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要达到90%以上。

  北京垃圾分类后,在家中是不是也要摆4个垃圾桶?张岩回应,根据相关指引,建议居民可在家中设置“两桶一袋”,分类收集垃圾。

  “两桶”是指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一袋”即指可回收物收集袋,纸盒、快递纸箱等体积较大的可回收物体,可装满后预约上门回收,或投放到小区的对应垃圾桶。有害垃圾由于产量较少,不必单独设置垃圾桶或垃圾袋,可以在下楼时投放到指定垃圾桶中。

  她表示,具体桶是什么样的桶,袋是什么样的袋,公众可以根据家里废旧物的情况自行决定。

  原标题:《坐地铁公交仍要戴口罩,户外运动原则上不用戴!垃圾分类为何不是每栋楼都有4个垃圾桶? 官方回应!》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