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级市开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厂能赚钱不?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政府补贴要是停止了怎么办?
固废物处理的问题,我们专家团队也研究过,其实主要问题是环保理念的问题,如果理解了这个正确的理念,那摆脱政府补贴,是可以做到垃圾处理厂盈利的。
首先,垃圾处理绝对不能再进行填埋!因为现在填埋后的垃圾,不但会污染土壤耕地,还会污染地下水,如果现在填埋后放置,过不了多久,也许将在十年,二十年后不得不挖出来,重新处理,到时候这个处理的费用将是惊人的!我们核算过,最算是用最先进最经济的手段无害化焚烧的线元以上。还不算对环境造成的损失,那将是不可逆的污染,贻害万年。
所以,必须现在开始就坚决利用无害化的焚烧炉将生活垃圾焚烧掉。这个费用大概是每吨800到1000元。而现在的补贴也远不够这个数字,大概各地的情况不同,大都在100到150元左右。其实这个补贴是不够正常的无害化处理和焚烧的,具体现在的处理单位是怎么盈利并且可以运转,这就牵扯到中国国情了,里面的操作很复杂,我也不是很清楚。
其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垃圾收费政策。首先是分类,然后是扔垃圾收费,如一个高档的社区,我指得是达到一定的经济水平,并且有环保理念,要做成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园区。最可行的就是政府建造一座足够处理能力的无害化焚烧炉垃圾处理工厂,作为公益先期投入,然后交付给民营企业,市场化运营。
垃圾焚烧处理工厂的收入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垃圾收费,比如一个可装10公斤的垃圾袋,10元。这样1吨垃圾的收费就是1000元。有人可能认为这个贵,但是一个正常家庭一个星期,扔两次垃圾20公斤也足够了。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一个月垃圾处理的支出是80元到100元,如果不能支付这个处理费的家庭,入住环保社区或者说一定经济水平的社区,其实是很麻烦的。可能这个做法有些极端,但是环保其实就是要跟经济水平来关联考虑的,国外的经验也是从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慢慢的向欠发达地区推广的,也都是经历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首先是经济水平达到了,然后才会有环保的意识,才会大家去投入,政府做基础的先期投资,然后大家来维护。
固废的另一个收入是可以利用焚烧垃圾发电,在现阶段不提高电费的情况下,我们推算出的结果是,每吨垃圾可发电337kwh/t,扣除自身焚烧处理厂所需电量,可出售电量每吨大约是265kwh/t。
按照一个日处理100吨的无害化焚烧工厂计算,在不需要补贴,垃圾施行收费的条件下,就算发电收入为零,除去焦炭和水的费用,还有运营人员的工资薪酬,除去添加药品的费用,每天的盈利约为81650元,这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垃圾不收费的情况下,政府补贴每吨垃圾360元来计算,发电盈利不计入收入,扣除每天18350元的运营总成本,日盈利也在1万7千块到2万4千块之间。如果计入发电的盈利,收入将更高,这个可以根据当地电网电价来算。
这些只是我们一个专家团队对这方面垃圾无害化焚烧项目的粗略估算。中国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多难题要克服,比如咱们国内的垃圾的单位热量低,一般韩国的垃圾每公斤大概在2500千卡左右,日本的在2000千卡水平可能还低一些。而中国的垃圾因为有用 的资源基本被收走,里面剩下的大多是家用垃圾,菜根菜叶,水分含量大,每公斤热量在800千卡左右水平。这样焚烧时难度很大,需要添加的助燃剂就多,并且为了不生成二恶英类物质,需要更高的技术设备。
日本的新日铁和JFE的焚烧炉技术都是可以解决中国垃圾的技术难题的。虽然日方的技术先进但是价格不菲。而且日方对将这些技术引进中国是有顾虑的,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和补助金方面的顾虑,一方面是技术模仿,知识产权方面的顾虑。没有先进的运营理念和焚烧技术支持,焚烧炉式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目前在中国还少有成功的实例。
但是,垃圾的焚烧无害化处理是势在必行的。留给我们的空间早就不足,国家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百分之十以上的耕地受到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污染。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如果近期不考察垃圾收费制度的可行性,不去试点进行验证的话,将很难短期内实现固废物处理的民营盈利化。
是这样,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厂根据技术不同大概可以分四类,分别是填埋场、焚烧厂、堆肥厂再加上综合处理厂,不同的技术其厂盈利陌生也是不一样的,下面逐一说明。
其中填埋场是老技术,水平较低投资规模等也较低,但是占地较大而且污染问题较难控制,容易受民众抵制,目前在较为发达城市新建的垃圾处理厂已经开始逐渐淘汰这种技术,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市场占有率正逐步减小。填埋场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政府补贴,等运营到一定年限后,产生的沼气可以考虑收集利用进而产生一定的收益,但总体而言,关键性的收益还是要靠政府补贴。
垃圾焚烧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处理技术,国家也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优势在于垃圾减量化比较明显,但它的不足是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产生的二噁英问题一直为民众所抵制,此外,该技术对设备要求较高,由于目前国家正对焚烧技术进行规范,如焚烧温度要求达到850°等,这就要求在关键设备如炉排炉或流化床等一般采用进口,导致投资成本较高,基本上建个普通的焚烧厂前期投资成本都是一定要上亿元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收益方面,目前焚烧表现较为突出。焚烧收益主要来源于两块,一是国家补贴,二是发电上网补贴,综合在一起,基本上一顿垃圾焚烧的收益在200块钱左右,当然这个可能根据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同而有一定波动,但相比较于其他技术,焚烧应该是收益较高的。
堆肥目前我国已建成几个厂,但总体运行不好,因为产成品肥料销路很困难。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处理厂,即将垃圾收上来后,对垃圾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充分分选,如塑料、金属可卖钱、西瓜皮等有机质可产沼气等,只有渣土等无用的东西才拿去填埋。这个技术目前成功运行的我国主要有两家,其中以内蒙东胜为代表算是其中稍微好一点的。优势在于资源最大化利用,而且较容易被公众接受,但在当前这项技术不足也很明显,如前期投资较高,虽然没有焚烧投资高,但它的收益也不如焚烧明显。
总体而言,目前垃圾处理厂的主要收益政府补贴这一块都是不可忽视的,应该说是占很大比重,因此如果政府无法补贴,这个对于处理厂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将要求处理厂将自身收益最大化,但在目前技术还跟不上来的情况下,要实现很难。
3、政府补贴停的可能性极低,毕竟政府怕你关门垃圾都没地方处理了。除非是你们那里建了新的垃圾处理厂,不过建新厂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你有的是时间想办法。
a heuristic learner plus unstoppable inquisitiveness
从十一五的垃圾份焚烧厂固定资产投资到现在现实面临的中国垃圾湿度大热值低(平均都在1000大卡以下), 必须添加助燃, 这已经是个热电厂了, 褐煤,活性炭,长布袋除尘更换与维修(静电除尘不被允许使用于垃圾焚烧厂, 其本身已被证明对氯离子转换成二恶英有加速催化作用), 水和熟石灰, 助燃的无烟煤或者煤油, 人工与营运, 最后的飞灰填埋等, 都是一系列成本. 锅炉热力损耗, 汽轮机维护, 烟囱高度, 风的热力走向, 扩散的阶梯沉降范围等, 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现在的垃圾焚烧厂要谈盈利其实没有清运补贴与电价补贴是不可能的, 也不必学流行弄个什么时髦的盈利模式出来. 在中国垃圾在没有进一步分类, 单位热值提升的情况下, 发电越多亏损也就越多. 但是从环境效益上来说, 垃圾减量是在所难免, 垃圾焚烧平均下来减量80%, 产生的飞灰进行填埋处理或者进行混凝土预拌(水泥熟料+二水生石膏+高炉炉渣+热电厂粉煤灰+适当垃圾处理厂飞灰)
所以, 要看两个目的, 如果追求经济效益, 并且有非常稳定的补贴来源和垃圾供应量(两个必须), 那么余下的是技术问题(炉排炉还是流化床, 布袋除尘器高度, 烟囱高度, 选址, 清运, 除臭, 前期分拣预处理等), 这个其实就是BOT, 必须考虑多种风险, 这13-17年不等的时间各种风险要承担, 收回固定资产投资并且盈利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当然, 今后能源均价的提升是大势所趋.
如若不仅是追求经济效益, 并且考虑环境效益, 比如生活垃圾减容减量, 传统填埋的地下水污染, 填埋气燃烧, 土地价格飞涨, 周边居民的抗议, 拆迁等等, 都是很大的问题,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权衡, 是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
卫生填埋相较传统填埋有较大改进, 但是现在掩膜的质量与渗滤液的疏导流向还是问题. 卫生填埋排出的渗滤液水处理厂一般是60元一顿, 价格相对便宜, 但施工与接入城市下水管道需要项目承建者自己投资.
卫生填埋场沼气的回收利用现在也比较成熟, 甲烷含量一般在60-70%, 其余大多是二氧化碳, 根据欧盟的法案, 2012年后垃圾填埋沼气的CDM项目, 特别是中国的, 已经不会被接受交易了.这一块的补贴其实也被断了.
现在的堆肥规模相对较小, 关键问题是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大气污染, 异味, 堆肥品质与重金属含量.
现在国内的问题是生产的堆肥与化肥差距很大, 又富含重金属, 氮含量低, 磷含量偏高, 偏碱, 相关的报导也没怎么看到过.
十二五从水泥行业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水处理厂污泥, 工业废弃物与危废等已经被提上日程, 垃圾焚烧厂固定资产投资巨大(4到10亿人民币不等, 看每天的消化量),一般采用BOT承包运营,但在营运期补贴不确定的风险一直是个困扰, 并且如果焚烧温度不达800度时*特别在400-600度)氯离子很容易产生呋喃和二恶英.
现在中国的水泥行业普遍产能过剩, 湿法窑的淘汰已经是必须执行的行政命令, 干法窑每天熟料产能小于2500d/t也必须要逐渐淘汰. 整个中国的水泥熟料产能已经恐怖到接近全球的60%了.
可能60%听上去不怎么吓人, 但想想这背后所烧掉的化石燃料, 排出的二氧化碳, 炸开的矿山, 生产加工时的各种粉尘, 熟料和石膏研磨成水泥时消耗的巨大电量, 就让人不寒而栗.
现在水泥产业的转型中除了淘汰落后产能, 另一个就是废弃物协同处理. 水泥(干法)生产中废弃物一般有两种用途, 有的废弃物兼具这两点, 一个是替代燃料, 一个是替代原料.
事实上, 水泥厂(以下都指干法窑)是个巨大的烧煤厂(有的使用Petcoke, 石油焦), 需要极大的热量生产熟料. 但是协同处理的优势在于
1. 余热和预分解(800度热气从窑尾回吹)到窑内物料1400摄氏度, 气流1800摄氏度, 二恶英几乎没有形成的可能, 相比需要助燃的垃圾焚烧厂, 有极大的环境优势.
2.水泥窑中是天然碱性, 硫氟等化合物在水泥窑中直接被中和反应, 同时并不耗水
3.水泥窑改造消化处理垃圾的固定资产投资远低于垃圾焚烧厂, 营运成本又相对很低
4.水泥熟料中的重金属在高温作用下在硅酸盐晶体中以离子键形式存在, 析出量极低, 符合安全标准, 是重金属处理理想的手段
5. 废物中的有机物完全消灭(1400-1800摄氏度), 处理后废弃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6. 垃圾的残余飞灰作为水泥熟料生产的原料再次投入生产, 不会像垃圾焚烧厂那样需要再次填埋飞灰.
7. 能够协同消化的废弃物品种多, 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和有毒废物的协同处理.
水泥厂能够协同处理的各种垃圾包括城市生活垃圾(RDF, 经过分选的高热值生活垃圾), 水处理厂污泥(从80%脱水到20%甚至全干), 工业废弃物如有机溶剂, 过期杀虫剂, 化学溶剂, 炼铝厂阳极碳粉, 乙二醇,油漆原浆颗粒等, 废轮胎, 废塑料(PVC除外),废机油/润滑油/液压传动油,废纺织品皮革, 锯末, 废木, 家畜尸体, 农业生产废物(秸秆,谷壳, 花生壳, 玉米棒等).
同时, 水泥窑已经在协同处理的其他工业的废弃物(用作替代原料),如高炉矿渣slag, 炼铝厂红泥Bauxite residue(目前只有山东铝业的山铝水泥厂), 洗煤工业的煤矸石(coal refuse)和电石渣(calcium carbide), 同时由于其他产业的减排与环保压力, 他们相对愿意支付处理费用, 真正做到pay as you throw. 据我知道的, 北京金隅水泥(BBMG)处理每吨工业废弃物1000-1400元每吨, SARS期间北京政府补贴处理医疗危废每吨达到1600人民币
1.垃圾不分类造成低热值, 高氯离子.水泥熟料生产中对氯例子有较高要求, 直接关系到粉脆性能. 现在水泥行业处理生活垃圾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简单预处理的混烧, 一种是RDF式的拣选.
国内以海螺为代表的就是选择混烧,用窑尾的热气去除水分后在进行焚烧. 而湖北华新选择的是经过分拣后取用垃圾中高热值的橡胶,纸张,废木和废塑料等进行焚烧, 热值能够提高一倍, 余下的有机废物再进行堆肥或制沼等用途.
3. 废物价格的上涨. 高热值废物如废轮胎, 废塑料(PVC除外, 聚氯乙烯不能烧)等回收价格在国内远高于化石燃料, 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
4.重复建设, 垃圾的供应短缺. 安徽铜陵海螺水泥的垃圾处理线每天吃不饱, 这个不是个别现象.
6. 物流运输, 尤其是特种运输包括有毒有害废弃物, 水处理厂干化污泥等
同时从节能减排上来看, 水泥生产中相当大部分由于原料工艺所限制无法改进, 也就是石灰石在余热和预分解后产生生石灰与二氧化碳, 这一部分的CO2不能避免. 因此几年前国内众多干法水泥厂安装低温热能回收装置发电用以供应旁边的研磨站磨制水泥或者并网发电, 同时申请CDM补贴. 2012年以后欧盟对此的态度还不明确, 但一般来说申请审核的通过会被收紧, methodologies的补充也会更多.
从垃圾减量, 环境可持续发展, 排出物控制, 固定资产投资, 降低化石燃料的依赖, 协同处理其他工业的废弃物, 废弃物最终消化(无再填埋或者其他处理),节能减排, 提升产业技术等一系列观点来看, 水泥窑协同处理是个理想的选择, 并在国外被证明是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业主能获得盈利. 荷兰与比利时把全国的干化污泥与废弃轮胎塑料等全部放在水泥厂处理, 不但为政府节省了垃圾焚烧厂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 同时对环境更友好. 荷兰的水泥厂替代燃料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82%.
在小城市。环保,固废处置处的人关系一定要好。和市里分管这块的大领导一定搞好关系。这就是国情。
@Yepster说的堆肥问题主要是因为堆的是混合垃圾,堆肥成功必须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如果分类达标,就没有水污染, 大气污染, 沼液可以做液态肥,也不会有重金属,可能会有异味,欧、美、韩、澳等国家堆肥量不断增加,中国农村小规模的堆肥一直都存在。
看过皮克斯的《机器总动员》么?电影英文名《Wall-E》,主角Wall-E其实就是个垃圾处理机器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垃圾压缩成方块,并有序堆放。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超一般市民的想象,这也算是现代美好城市生活的“阴暗面”。如果大家有时间,推荐去看看几个纪录片:
2、《You Don‘t Know Shit — The Future of Human Waste Management》——VICE
既然准备开办生活垃圾处理厂,那一定要了解主要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生活垃圾组分中,欧美一般厨余有机仅占比20%以下,而我国厨余有机占比通常为40%-60%,导致焚烧热值很低,焚烧设备投资又比较大,因此需要大量政府补贴才能维持运营,经济效益并不好。
堆肥法和填埋法也各有优劣(在不同环境下适用),主要是考虑经济可行性、环境保护、处理能力要求的平衡。
——有些方法虽然好,但实在应对不了日益扩张的城市每天产生的惊人垃圾量,所以处理能力够强,实现减量化是必备条件。焚烧处理能够成为当前的主流思路主要也是因为处理能力够强。
——主要考虑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也是为了保障项目能够持续运营,过高的投资和过高的运营成本,都可能导致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经济代价太大而迟迟不得实施,或者后续运营不力。填埋作为过去的主流方法,现在也在逐渐规范化,也就是因为处理成本上相对焚烧还是有一定优势,个人认为处理得当的卫生填埋还是值得在某些地区运用(土地资源富余,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处理过程中,要保障对于周边环境的无污染,尽量低能耗,不然就有点因噎废食的意思了,或者只是转移了污染,而并未真正处置了污染。例如焚烧处理时,一定注意处理好高危的焚烧飞灰,不然二噁英等污染物会让周边环境付出巨大代价。
——自动化程度要够高,分离度要够高。这也是分选处置的基础,目前也有部分地区的建成项目是采用人工分选的。
——占比最高。堆肥是目前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上图中是通过有氧生化反应,处理成了有机肥(占地约减少4/5,时间减少约1/3)。
——占比较高,相对金属、纸张、织物等处理难度大。有部分是环卫阿姨们自行收集专项处理了——例如塑料瓶被处理成瓶片,通过再造或者化纤工厂消化掉。仍有大部分未得到合理处置。
其他的组分相对处理难度低,占比也不高,例如金属等直接回收利用的工业体系较为成熟,不再赘述。
其实源头分类才是总体社会成本最低的处理方法,不过这个设计到社会公众教育的问题,全世界也就日本、德国做的相对较好。估计国内短期内很难实现,但是还是有一些替代解决方法,不过与问题无关,不再赘述。
目前的政策趋势是,此类项目以后全部要强制采用PPP模式,因此在相对于过往传统的BT、BOT模式有一定转变,对于项目的收益权,可操作的空间更大、更灵活了。地方政府还是比较愿意通过土地、厂房等闲置资源入股的方式参与,稳定运营的项目也可以通过ABS等方式,获得成本相对低廉的资金。
,在投产工厂之前,把整本经济账摊开算明白,跟地方政府、环卫公司签订好合同,这还是一个挺值得投资的生意。
——处理费能够及时、足额受到,是保障项目生存并有可观盈利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相比各类补贴、税费优惠,这条才是生命线。这个就是投资方、运营方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地方政府的信用和支付能力也很重要。
——要根据地方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与政府或者环保公司约定保底的处理量,当然处理能力的上限是受设备限制的。避免因为竞争对手的出现而导致有处理能力却没垃圾来源的尴尬。当然选用较先进的技术、处理成本低是基础。
——生活垃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新技术不断出现,可能对原来投产的技术有替代风险。例如很多大型焚烧发电厂,就因为新的替代技术出现,导致收不回投资。(当然一般为了保障稳定,政府的兜底协议都会约定运营期限,起码撑到投资时候大量的银行贷款还了)。如果投资较大,计划运营期较长,一定要考虑现有设备是否保留了技术升级的可行性。
——环境安全风险还有工厂都会升级的生产安全,这个就不细说了,总之不要因为疏于管理而导致意外发生。
赚钱,一开始就算清楚投入产出,后续注意回款和风险控制,可以成为一个长期盈利的项目。
主要考虑收取垃圾处理费赚钱,目前我们已知的数据是100-160元/吨,未来可能有波动,不过都是在运营期限内协议约定,影响不大。
建议不要过度依赖补贴,政策不确定性谁也没法说得清楚。主要靠一个长期协议约定处理量和处理费。
这是一个公共问题,如果停止政府停止补贴却不会导致行业死掉的话,说明不需要补贴的盈利能力也上来了,不用过度担心。
应对方法就是相对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处理效率、更低的处理成本、更好的环境效益就行了。
答:垃圾处理属于公用事业,一般来说多由政府负责经营,近年来也出现很多特许经营BOT或公私合营PPP的例子,并且渐渐成为主流。
如果是政府经营,则不存在“开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厂”的问题,因为所有权和运营权属于政府。留给企业的活儿主要是设计及建设,一般多以EPC工程总承包的形式发包,企业挣个工程总承包的钱就走人了。
如果是特许经营BOT模式,则企业的活儿包括“设计建设——运营——移交”,企业与政府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期在20-30年,正常情况下合同期越长,企业赚得越多。
一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垃圾处理服务费(多通过公开招标或招商谈判确定费率);
二是售电收入,2012年发改委801号文指出,垃圾焚烧发电上网,280kwh以下部分统一按0.65元/kwh计,这部分的收入可占总收入的50%左右,具体视补贴费率高低;
三其他收入包括,退税:增值税退税收入,法律规定这部分税收即征即退;所得税部分,“三免三减半”,即企业头六年所得税有优惠;蒸汽供热收入(焚烧厂附近有稳定热用户的适用);焚烧炉渣的再生制砖销售收入(因金额不大,一般不计)等。
BOT企业的成本包括投资和运营两部分:投资成本包括盖厂房、买设备、铺底流动资金等,主要发生在项目的前几年;运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环境保护费用、工资福利、维修、折旧、保险、摊销、利息、管理费等。
答:政府补贴,即生活垃圾处理服务费。还是以BOT举例,一般在特许权协议中,会对这类情况进行详细约定。
政府补贴停止主要有两类原因。一甲方原因,甲方逾期支付垃圾处理服务费的,应向乙方支付逾期违约金,逾期违约金可按逾付款额×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二乙方原因,乙方处理垃圾质量不合格、环保不达标或其他违约情况出现时,都可以约定政府不给补贴。
另外,企业应注意在协议中约定政府保证足量的生活垃圾供应,即垃圾保底量,这个才重要。
工程师,wifi是公害,用完要关闭,家庭最好不买不用,为自己也为邻居..
过度包装的小食品禁止向农村运输, 那里没有处理能力. 保护农村,保护粮食安全.
垃圾处理行业看你有没有良心了,良心烂了的话赚钱方式很多,但是可能赚着赚着步子大了就进去了,钱不知道到底给谁赚的。我希望多些有技术有底线的人来从事这个行业。
跟政府签特许协议(如BOT),需要通过竞争性方式(如招标)获取特许经营权。
财建455号文再次明确垃圾处理强制采用PPP模式,那么在招标之前项目要先过审,先入省库再入国家库,报批全流程周期就按照至少1.5年起算吧,然而PPP项目内部收益率不可过7%……。
县级城市垃圾处理,仍是行业内一个难题,个人认为仍然是技术原因,继而导致的商业模式不成熟。垃圾量尴尬,去焚烧不够,去填埋太多。目前县级400t以内的规模大都采用综合处理方式,分类加资源化或气化裂解,分类技术成熟。资源化嘛,我觉得以国内目前垃圾成分,可资源化比例太低。
见过太多行业神司,共有特征就是 技术超神,垃圾处理率近乎100%,问问原理就说商业机密,民科做派。公司业绩没有或极少,建成的项目正常运行的不多。
垃圾综合处置项目,商业模式还有待标准化,有做的好的,但不可复制,条件不一样。
顺便问一下,题主的这个项目在做吗?运行情况如何?我也想转向这种小型垃圾焚烧处理厂,但小项目的处理量少,赢利前景不好预测,如果有前车辙可资参考,幸甚。
略懂一点工业节能、环保,有兴趣在节能环保与中药粮食的产业耦合上,关注二级市场
可以采用厌氧发酵的方式处理,配合机械分选共工艺,将含水量高的部分进行厌氧发酵,直接产沼气发电,分选出的部分用作RDF生产,现在欧美的主流工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404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