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2019年中国垃圾分类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
03-23

2019年中国垃圾分类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认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相继推行强制垃圾分类举措。6月,习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2017 年,中国202 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20194.4 万吨,处置量 20084.3 万吨。其中,北京市的垃圾产生量为 901.8 万吨,其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前 10位城市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 5685.8 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28.2%。

  目前中国垃圾处理主要是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法。垃圾填埋为目前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运输费用,因此这一方法正在逐步淘汰。垃圾焚烧是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是全球各大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高温堆肥垃圾处理是指,通过可堆肥垃圾产生的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并且释放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病菌和虫卵,同时产生农家肥料或沼气等资源用于燃料或发电。因此,“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2019年6月,上海宣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试行,7月将全面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这一话题撞入大众视野,网络新闻,电视媒体等都纷纷进行报道讨论。当7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后,“垃圾分类”的热度爆发增长,风头无量。艾媒咨询师认为,中国公众和上海民众对于“垃圾分类”方法和政策,仍都处于适应学习阶段,因此“垃圾分类”的话题热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1)垃圾分类可以降低垃圾后续处理的经济成本。垃圾分类使得垃圾中的含水量降低,不仅利于末端分选效率,且垃圾焚烧低位热值提升。低位热值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吨垃圾发电量,从而提升焚烧处理盈利能力。

  (2)提高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垃圾分类使得不同的垃圾能快速的得到相应处理,大多可回收利用资源便能准确到达相应机构手中,经过处理再次回到市场创造经济价值。

  (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垃圾分类使得易腐烂、有毒有害等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减少了蚊虫滋生,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垃圾易于焚烧,焚烧过程减少了二噁英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本文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 2019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状况及海外成功案例研究报告》,查看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数据可登陆下方链接: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