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日本妹子推心置腹聊上海垃圾分类听完我特别有信心呢!
2020
03-20

日本妹子推心置腹聊上海垃圾分类听完我特别有信心呢!

  最近上海开始推进垃圾分类,许多上海朋友都来问我:“垃圾分类好麻烦啊,快说说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每次被这么问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从小时候记事起,好像就一直在分类了哎。

  但再仔细想想,我们对垃圾分类的接受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类的规则一直有改变,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麻烦。

  日本有40多个县,每个县的垃圾分类规则都不一样,少的分十类,多的分几十类。

  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份垃圾分类指南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本地区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当然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

  我的家乡是京都,算是日本垃圾分类推行比较晚的地区,大概二十多年也和现在的上海一样分四类,分别是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有害垃圾。

  和上海不同的是,日本丢垃圾要算好时间,而且每一种时间都不一样,别说外国人记不住,我们日本人自己也要记半天,这些困扰稍后再说。

  比如湿垃圾,每周有两次时间丢弃,其他的也是差不多一到两次,错过了就抱歉了,存在家里等下一次机会吧。

  在我家乡,大家都是独门独户的私宅,每到垃圾收集日,家家户户就把垃圾放在自家门口,然后清运车就慢慢地开来一路收纳。

  现在和以前也差不多,就是不再放在家门口,而是有一个专门的地点收纳,据说这样操作清运起来效率更高些。

  然后慢慢地,从四类变成了现在的十几类、几十类,德岛县有一个村子甚至高达45类,我知道后第一反应是:打死也不会搬到那里去住。

  并没有,至少我肯定谈不上喜欢,甚至觉得很麻烦。但没有办法,既然规矩已经定下了,也只好认真执行,关键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做不好会显得很奇怪。

  随便找一个地方来举例,横滨市的垃圾就大概分十类,分别是:可燃、不可燃、干电池、喷雾罐、塑料制容器包装、瓶瓶罐罐、小型金属类、废纸、旧布、大型垃圾。

  记住这些不是最麻烦的,麻烦的是每一种回收的时间还都不一样,有的一周两次,有的一周一次,而且每个社区的回收时间都不同。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在日本一说到搬家,我们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垃圾分类手册从头学起,垃圾回收时间重新记起,说多了都是泪。

  家里的大件家具不要了,回收要打电话先预约,然后跑到便利店去买回收券,贴上券后在预约时间内放在家门口,等专人上门回收,一般预约要提前几个星期。

  湿垃圾基本一周只回收两次,湿答答地放几天会发臭,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处理一下。

  我妈有个奇怪的习惯,吃完西瓜她都会把西瓜皮放在窗台上晒干,小时候不知道是干嘛,后来懂了,晒干了放几天才不会臭。

  其实这也有好处,因为湿垃圾储存很麻烦,无论如何也要在家里放几天才能扔,所以生活中才会考虑少生产湿垃圾,能吃完就不剩下,尽量不要浪费,也算是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了。

  在中国生活久了,回头想想都觉得自己以前好厉害,十几种垃圾分类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这是一个从小习惯养成的过程。

  对于很多日本小朋友,妈妈肯定是垃圾分类的第一位老师,她们一边做家务,孩子一边看,基本的概念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

  等我们再大点,就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在日本,所有小学生都要去垃圾处理厂去参观。我念小学时也去过,处理厂臭得要命,但还是得忍着看完。

  工作人员会给我们讲解哪些垃圾是焚烧的,哪些是填埋的,哪些被做成了肥料,哪些又可以被再利用。

  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垃圾处理厂的大叔说:“你们才呆了半天,就觉得臭得不行,而这里的工作人员要一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如果大家分类做好了,对他们身体的伤害也会减少呢。”

  道理虽然简单,却让我记到现在,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些说服自己分类的理由,对我而言,这句话算是一个吧。

  工作之后,我开始一个人生活,搬入了东京的公寓,社区里会对新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规则的教育宣导,介绍社区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则和时间安排,我们都会在冰箱上贴一些分类提示,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如果分错了被抓到,社区还会派人上门唠叨。

  总而言之,在日本虽然大家都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但是从政府到老百姓,还是很认真地在执行分类这件事。

  日本是个缺乏资源的国度,也没有很多地方可以处理垃圾,这是大家都认同的共识,所以如果一定要我总结,环保理念的长期教育可能是垃圾分类在日本推进的基础吧。

  刚到上海生活,发现垃圾可以随便扔,一下子觉得人生变得好轻松啊,不用垃圾分类整个人都好了。

  可现在好日子结束了,上海也要开始分类了。我觉得,这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上海这个开头,起得非常不错。

  在我现在住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志愿者在楼下指导居民分类,而每一个大叔大妈,都会很认真地完成分类。

  特别是看到他们扔湿垃圾要用手破袋,我觉得很厉害啊,因为在日本不需要破袋。即便垃圾袋这么脏,上海人宁可弄脏手也愿意破袋分类,说明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是非常认真的。

  虽说日本是垃圾分类最发达的国度,但做到今天的程度,用了30年,而且一路上也是走了很多弯路。

  比如说,如果分得太细,会给公众添麻烦,引发不满情绪,反而适得其反。有一个城市的市长在竞选中表示要继续严格推行垃圾分类,市民们立马就把他给选下去了,换了一个反对他分类制度的人上台。是应该继续强化还是适度放宽垃圾分类措施?日本各地政府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

  又比如,在日本垃圾分类一般都是家庭成员中的妈妈来完成,如果其他成员的意识不到位,就不会对主妇的分类行为提供支持,甚至还会冷言冷语嘲讽,这是很让人伤心的情况。

  还有日本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垃圾分类规则,在公司是这样分,回到家又变成那样分,出个差又是一套分法,规矩不统一也容易把人搞迷糊。

  在日本也有人提出,垃圾减量化与分类不仅仅是市民的事,生产商品的企业、销售商品的商家都有责任来实现这一目标,在源头环节就应当考虑到方便分类与减量。

  这些都是日本在垃圾分类上遇到的问题,有些到现在都没有解决,上海完全可以避开这些“坑”,走出自己的路。

  其实吧,我是觉得,对于我们日本人来说,相比垃圾分类,还是吃小龙虾这件事更难一点。

  日本料理一般都是店家处理好的,不需要自己剥壳,到了上海以后,一盆小龙虾端上来我就傻眼,心里好想吃,就是不会剥,结果我吃一只,朋友吃十只。

  其实垃圾分类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放轻松点,认认真真地坚持下去就行啦。不信过几年再回头看看,一定会像我今天这样回答:不知不觉就做到现在这个程度了,想想真是神奇啊!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