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想起了当年的废品回收站
2020
03-19

想起了当年的废品回收站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垃圾回收及处置,只有你不屑小利扔弃的,没有“投胎无门”的。

  越是临近7月,上海的垃圾分类越是热火朝天,已成全民最关注的话题,对此,我简直兴奋雀跃——这是继往开来、移风易俗、素养提升的全民升华。

  垃圾分类的全民投入,善莫大焉: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呼唤,是全新良俗素养的补纳,是助益青山绿水、珍惜天物的积极举措,总之,怎么想开去,都是喜滋滋的,都不为过!

  我有个年近七旬的亲戚,是原废品回收站的负责人。她听我说日本人的垃圾分拣已逾88种,竟流露不屑,她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垃圾回收及处置,如果自称老二,举世没人敢僭越。那时垃圾分类回收,组织严密,流程井然,调拨有序。回收的品类,细到令人作呕:鸡鸭毛、废电池、牙膏皮、肉骨头、甲鱼壳、桔子皮、碎玻璃、破棉絮、布角料、眼药水瓶、各种料瓶、各色“敝履”、长短发辫、揉皱污损的垃圾纸、灯泡日光灯管,而各款书报、破铜烂铁则属VIP档次。总之,只有你不屑蝇头小利扔弃的,没有“投胎无门”的,除非回收站也爱莫能助。

  有些市民嫌分拣扰心,可当时回收站的工作人员却“摆开八仙桌,接待十六方”地尽职敬业:以收废纸为例,细分为大报、小报、杂志、书本、黄板纸、杂揉纸、保密纸(如那时不公开订阅的《参考消息》)。每逢寒暑假集中涌来的32开课本又得专项捆扎。再如鸡毛与鸭毛,鸭毛取绒每斤7元,鸡毛仅4分,要严格分档,要剔出混迹其中的白细鸡毛;女孩子的剪发辫,一丛乱发,接手者耐心理顺,丈量后按色泽等论价。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敝履”:纯塑料的与夹杂海绵的,同鞋不同命;破套鞋与破跑鞋,同种不等值,而“同根生”的破套鞋,因有无内衬绒而昆仲有别……

  就凭着这股持续精细的较劲,我们笑到了物资充沛的今天。可是,我们不能“一阔脸就变”。在上海,人称卑夷、等而下之人为“垃圾”。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垃圾其实是蓬头垢脸的“垃圾千金”!仅举一例:塑料入土,200多年不降解,毒化土壤;入海,伤害生灵。如若分拣回炼,一吨废塑料能获600公斤汽油,人称“二次油田”!所以,付出是有返偿的。

  垃圾分拣,好比去中药房学配药,一时眼花缭乱,满心嘀咕。可万事开头难,有外力推一下,渐成良俗也将成为举手之劳。学分类被逼疯?不,恰似新生的阵痛!不久,2400万人“齐刷刷”地习以为常,你我还不引以为傲?(黄柏生)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