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景山区的沁山水小区南区,从2014年起就已开始实行垃圾分类。75岁的韩兴莲见证了这一切。小区里的垃圾桶变成了两种颜色: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灰色的其它垃圾桶。还有它们上方不断更换内容,以及一直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展板。
自从今年年初开始,沁山水南区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之后,韩兴莲更加热心垃圾分类,还得过小区积分第一名。而在5年前,她也只是将家中垃圾大致分类投放到桶里,比如,西瓜皮和坏掉的水果也会偶尔被扔进灰色的生活垃圾桶。据她观察,几年来,小区里还是有居民将两种垃圾桶混用,对垃圾桶的颜色和相关说明视而不见。
北京试点垃圾分类的年头超过20年,五颜六色的垃圾桶早已出现在居民小区,但并没有实现从收集、运输到处理全链条的分类。一些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只停留在摆放分类垃圾桶和发放垃圾袋层面。
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促进中心副主任孙绿认为,“垃圾分类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在他看来,垃圾分类没有大规模推开,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的素质和意识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所提升,目前推行起来有更大的广泛性和群众基础。
有群众基础,有时还需要一些小小的激励手段。负责沁山水南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杨小芳和8个工作人员每天守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站,从早8时至11时、下午4时至7时,有厨余垃圾的居民可以到兑换站来称重,刷卡积分,超过一公斤积3分、未超过积2分。不同的积分对应洗衣液、洗涤灵等不同奖励。杨小芳对韩兴莲很有印象,她每天早晚都会来,累计最高的时候积了100多分。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沁山水小区南区大门附近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情况公示表。
据杨小芳统计,目前小区近1400户居民里有约五百人已经办理了积分兑换卡。但是工作也有瓶颈,来兑换的基本都是老人、家政人员,很少看到年轻人。“年轻人工作忙,多数都直接在单元门口分类了,不会来兑换。”
不久前,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之后,来兑换站咨询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大家普遍感觉到,这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很快会在自己的生活里占据更明显的位置。
事实上,这里的厨余垃圾会由杨小芳所在的提供垃圾分类服务的公司单独运送到垃圾楼,生活垃圾会由小区的物业公司负责。附近的密闭式清洁站也会将二者完全分开处理,再分开运输到相应的堆肥厂和转运站。
在附近的这座中型垃圾楼里,一左一右分放着绿色的厨余垃圾箱和红色的生活垃圾箱。平均每天6~8吨的生活垃圾从这里被运走,约3吨的厨余垃圾也从这里出发,等待被进一步处理。
“我们希望跟市民建立互信机制。”孙绿说:“你只要分好,我必然分运。这是政府对百姓的承诺。”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东密闭式清洁站里,厨余垃圾称重后正被倒入专门的厨余垃圾箱中。
孙绿表示,北京市对混装混运零容忍,只要发现,即通报、扣分,对运输单位进行处理。对个人的监督措施,目前还在准备和调研,预计年底会提出明确方案。同时,预计到2020年,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将形成可复制的、在全市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
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2018年,北京市进入处理设施的厨余垃圾17.02万吨,同比增长58.2%。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4个街道(乡、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累计创建数量占全市的60%,涉及8511个居民小区。2020年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将占全市总数的90%以上。
示范片区验收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坚持成熟一个、验收一个,验收不合格的坚决“回炉”。即使本次验收合格的示范片区,也会在未来三年里继续接受严格的日常检查考核和年度查访核验。复核不符合要求的要被摘牌,弄虚作假的要被取消验收资格。
而在居民小区外,沁山水南区所属的八宝山街道办事处,以及辖区内商场、超市也都开始陆续开展强制分类。石景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办主任佟传平说,现在有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撑,如果物业和单位做得不好,可以对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进行强制处罚。
孙绿表示,目前对居民仍主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和鼓励。他认为,警戒、倒逼,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长效机制。
北京市石景山区沁山水小区南区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站里,垃圾分类指导员杨健准备给居民带来的厨余垃圾称重。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示范试点沁山水南区的绿色厨余垃圾桶里,多数已只有纯净的厨余垃圾,但是个别厨余垃圾桶也混有塑料袋、废纸盒。对于杨小芳而言,小区里好的变化正在发生,但是混投现象也几乎每天都有,还需依靠工作人员二次分拣。
她供职的垃圾分类兑换站里,还有两种颜色:红色的有害垃圾桶,蓝色的是可回收物。迄今为止,它们还只停留在兑换站里,完成最基础的职能,将来它们也将在居民的生活里显眼起来。不过,第一步,希望小区里的所有居民能先把厨余垃圾分离好,让绿垃圾桶里的包装袋、废纸盒少出现几次,让外卖里的剩饭能都远离灰垃圾桶,是杨小芳每天工作时最朴素的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26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