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步入硬约束时代。政策推动伴随全民关注,垃圾分类产业站上“风口”。
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业2018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垃圾分类服务项目呈逐月增加趋势。市场需求的释放,不仅催生众多新生的垃圾分类企业,众多老企业在经营范围增加“垃圾分类”也成趋势,这在环卫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经营范围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企业共有7077家,其中仅7月注册成立的公司就有近100家。
这些风口上的垃圾分类回收企业,如何回应市场的热情?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负责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下称“垃圾分类回收平台”)的上海铸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铸乾科技”)。
在上海杨浦区运河湾知识产业园中,铸乾科技所在的两层平楼与周围的初创科技公司并无二致。没有垃圾车,没有处理器,更没有网传“月入过万”的网约分拣员出没。后现代风格的建筑里十几台电脑正在飞速运转,大通铺式的办公室里摆着加班用的简易沙发床。垃圾分类平台创始人、铸乾科技CEO牛棚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道,“我们是纯互联网的做法。”
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于2018年7月在支付宝上线,主要提供废弃家电和生活垃圾(玻金塑纺纸)的免费上门回收服务。
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下单,待回收人员上门称重、计算价格之后,卖废品所得会自动转进用户的支付宝账号余额,用户亦能获得相应蚂蚁森林绿色能量,还有对应的环保积分用于环保商城兑换实物或优惠券。大件垃圾比如废弃家具、运动器材等平台也能上门回收,但是用户需要支付一定服务费。
与网上一度疯传的保姆式代扔垃圾不同,该平台实际面向的还是可回收垃圾。牛棚认为,“如果我们能够严格地把综合垃圾当中所有可回收物回收掉的线%以上。每个人家里都有大量的可回收物在沉睡,而我们想的就是怎么样去让用户能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学会,并且自己分好类,这是我们在做的。”
用他的话说,平台是将对一些人员来说距离比较“远”的垃圾桶带到他们的家里去。保姆式代扔不利于用户习惯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背离了牛棚一直强调的“纯互联网做法”。
据牛棚介绍,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已经覆盖20多个城市,有70余家服务商入住。目前,上海市有10家服务商,近400名回收人员,能够为9000多个小区提供垃圾分类回收服务。
“我们想做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实际上连接是真正产生垃圾的人和真正在收垃圾人。”牛棚说,做这个平台的想法源于一次去上海的一处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堆积成山的场景令他触目惊心。
秉承所有垃圾都该分类和所有垃圾都会回收两个理念,牛棚和他的合伙人认识到到垃圾分类产业前端必然是个共创的过程,于是他们开始搭建用户与回收服务公司之间的桥梁。
从年龄层上看,垃圾回收平台的用户集中在24岁到49岁间。这类人生活节奏很快,工作繁忙,碎片化时间有限,还有很多人因为上班和垃圾房开放的时间完美错开。牛棚说,“垃圾分类立法,它必然会给用户带来不方便,但是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大家都要去做。我们希望能够在理所应当的不方便当中去制造一些尽可能的方便给用户,这是我们的初衷。”
桥梁的另一端,牛棚将负责上门回收垃圾的公司称为服务商,“我们的要求特别严格。到我这里来做的服务商,第一,资质要全,能力要有。第二你要有保证,收回去的所有东西都合规地被处理掉,不能因为它不值钱就再扔回垃圾桶。”
牛棚说,公司已经建立服务商中转买卖系统,能够清晰管控服务商回收、分拣以及卖出的情况,还会通过定期的抽查和回访确保回收的垃圾得到正规的处理。上门回收人员也受到正规的管理,他们需要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工作期间需要开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实时定位。
在一次跟随回收人员上门服务时,他发现女用户将外卖盒洗得特别干净,各类垃圾也都被分类放置。回收人员告诉他,这个用户已经是第六次下单了,第一次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大袋子里装了各种生活垃圾,喝了半瓶的饮料、衣服、化妆品瓶子等等都混在一起,回收人员就当着她的面一边整理,一边教她怎么分类。第二次来的时候,姑娘就在下单时把垃圾都分类好了。
牛棚感叹,“中国的外卖一天产生2000万个外卖饭盒,98%以上都被进了干垃圾焚烧了。但这其实是非常好的PP塑料,洗干净就能回收再利用。”
因而,他认为帮助用户建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非常重要。平台回收人员上门时除了回收垃圾,也会给用户科普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在他看来,垃圾分类这个产业确实越往后就越专业化、科技化,需要专业的处理设备和运输设备,但就前端而言,并不需要铺天盖地的自动回收设备和语音识别设备这类太高级的设备,而是应该从每个老百姓的手跟眼开始。
牛棚说,“网约上门回收其实是为了节省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但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我们要求用户要做好分类。并不是我来了,你给我一堆东西,我帮你去分类。”
对于未来发展,牛棚表示,平台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还将继续扩充服务种类,正在尝试将废弃小家电也纳入回收范畴,为坏了的电水壶、电磁炉这类还未有完善回收再利用方向的“垃圾”找到容身之所。
他们还想去做一些更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正在研究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定期的上门收垃圾的服务,以及让服务商成为讲师向更多的人普及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和理念等。
牛棚坦言,“平台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我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可能一年之内都不能盈利。但我们和服务商都是看得见未来是能盈利的。”
据牛棚介绍,近段时间的订单状况并没有出现暴涨的情况,只能说自去年7月份上线后,就一直保持稳定持续地上涨。不过,过去的一个月间,已有数十家有意向的服务商前来探访。在接近1小时的采访过程中,牛棚中途接听了2到3个业务电话,办公桌上笔记本电脑的消息也始终响个不停。
垃圾分类产业已成新风口,上游回收产业竞争必将日益激烈。对此,牛棚自信地说,“我们做这个平台是为了让所有事情变得更有效率,这才是真正地互联网+。我们公司没有一个回收人员,没有一个回收车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血统。”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221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