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桶 > 家里放3种垃圾桶分类方法贴 墙上连3岁小女孩也会分类了
2020
03-09

家里放3种垃圾桶分类方法贴 墙上连3岁小女孩也会分类了

  9月27日,南京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如今近一个月了。昨天下午,南京市副市长徐珠宝来到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玄武区锁金街道、建邺区月安花园,调研垃圾分类的情况。垃圾分类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事情。记者昨天分头行动,前往月安花园和锁金四村,走进试点居民的家里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月安花园位于江东南路与应天大街交汇处西侧,是低容积率、低建筑密度的成熟园林社区,绿化率在50%左右,也许因环境优雅,小区被选为四大垃圾分类试点之一。今年8月份,社区召开了垃圾分类动员会,居委会主任在广场召集了小区居民,首先谈了垃圾分类的意义,接着大致讲了垃圾如何分类,并且发了宣传单,上面有各种垃圾如何分类的详细信息,每个居民人手一份,现场进行了有奖问答,气氛热烈。滕宏道家随即成了小区20户试点居民之一。

  滕宏道今年50多岁,退休在家。“其实如果谈到垃圾分类,以前也做,但比较简单”。他告诉记者,只是把报纸、硬纸盒等可卖的东西挑选出来,喊来收垃圾的,卖几个钱,其他的就都扔了。这点和其他所有的家庭几乎相似。“更多是从经济和卫生考虑。”但是后来也慢慢变了,因为本身卖不了多少钱,他的子女觉得烦,基本上都是拿出去全扔了。

  滕宏道家成为试点户后,就努力地改变自己习惯。他做事比较认真,他家厨房里摆了三个垃圾桶,分别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此外,卫生间一个,阳台上一个,小孩房间一个,都是放“其他垃圾”的。凡是有害的垃圾,由于数量比较少,他随即就带出去扔了。滕宏道不仅自己坚持垃圾分类,看到子女扔垃圾的时候,也会提醒一下,儿女们如果还是随手扔,他会不客气地责怪两句。对3岁的小孙女更是每天言传身教。“其实一旦摆了几个垃圾桶,全家就比较自觉了,也不要说太多。”他说出自己的体会。如今不仅儿女都学会了垃圾分类,连3岁的小孙女也跟着分类了,每每看到大人扔垃圾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要分类啊”。

  滕宏道最大的感受就是倒垃圾比以前更方便了。“普通的人都认为分类肯定是很烦的事情啊,其实一旦熟悉之后,扔垃圾更方便。”他向记者解释,“以前所有的垃圾都倒在一个桶里,到了夏天,经常要下去倒几次。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真正要倒的是厨余垃圾,每天倒一次就差不多了,其他垃圾由于分了出来,也没有什么异味,所以完全可以放几天,这样倒垃圾的工作量比以前还少了。”

  当然他在倒垃圾中也遇到不少麻烦事,最烦的是倒装饮料的塑料瓶,因为按照分类方法,属于可回收垃圾,但里面的饮料属于厨余垃圾,所以每次扔塑料瓶的时候,都要把里面倒干净。有些饮料只要倒出来洗一遍就行了,最难的是装酸奶的纸盒,因为里面难以倒得干净,所以一旦扔到可回收垃圾里,一天不扔到外面去,家中就有异味,“我估计一般家庭要把装酸奶纸盒好好洗一遍再扔,是比较困难的事”。他笑着对记者说。

  滕宏道建议说,其实不仅普通老百姓要考虑到垃圾分类,一些生活物品的制造商也应当考虑到垃圾分类。比如说饮料瓶,接照要求,扔饮料瓶的时候,应当把它压扁,这样就不占空间,但是有些饮料瓶压起来很费劲,家庭觉得烦就随手扔了。

  现在有些制造商已考虑到这一点,比如一些饮料瓶喝完了,只用稍用力一拧,就成了一个麻花,这就有利于后期扔垃圾了。但大部分制造商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他建议政府能不能出台相关规定,对制造商的产品外包装盒作出一些规定。

  栾永华今年60多岁,是名退休职工,看起来要比实际岁数年轻一些,性格开朗,精神抖擞。也是小区20户试点居民之一。

  “其实我也知道垃圾分类有许多好处,因为电视上、报纸上也宣传,同时也听人提起过许多国家都垃圾分类的,只是自己很难做到,也没有氛围,但既然被选为试点户了,总想把这件事做好。”栾永华告诉记者。

  她家也和许多普通家庭一样,以前都只是简单分类,所以当她真正开始垃圾分成四类的时候,发现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习惯。社区分给了每家四个垃圾桶,栾永华在墙上贴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主要是哪种垃圾归哪一类,她每天扔垃圾之前,先对着墙上的分类看一遍,然后再扔,有时要想半天,不过慢慢地,她改变了自己的习惯,现在如果有垃圾,她随手一扔,就会觉得是件很不舒服的事情,一定仔细看看垃圾桶的类别,才决定甩出去。“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下定决心了,习惯就会慢慢改过来了。”

  “我认为我家为什么能够进行垃圾分类,是有几个条件的”,栾永华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顺利改变习惯。

  “首先,我是一名退休职工,有充足的时间,像我的儿女平时上班都比较忙,他们也没有这个耐心慢慢看;其次,年龄不算太大,还要识字。因为垃圾分类是个脑力活,也是一个体力活,如果七八十岁了,可能就不想再细细分了,同时如果没一点文化,字都不认识,就很难对照宣传单分垃圾了。再次,家里最好能大一点,很多人家的房子摆四个垃圾桶可能就觉得很挤了。但也不是没办法,可以厨房摆一个,阳台上摆一个,房间摆一个等,但扔起来不方便。”栾永华同时认为,当然最重要的在于思想的转变。

  当然,分类时也遇到许多困难,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猪骨头的分类,一般人都认为当属厨余垃圾,实际是有区分的,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为“其他垃圾”,猪的小骨头以及鸡骨头等才是餐厨垃圾。其他比如玉米核、坚果壳、果核等都是“其他垃圾。”

  再如,厕所卫生纸等遇水即溶,以及擦过嘴的纸,都不算可回收的纸张,和正常的纸不要摆在一起。其实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小物件要想半天。

  当然让栾永华感到最难操作的是对塑料袋的处理,比如塑料袋装了一袋“厨余垃圾”,按照理论应当是扔到厨余垃圾桶里,但是垃圾袋一般是常用的塑料袋,属于可回收垃圾,正确的做法是,把厨余垃圾倒进垃圾桶里,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里。“你想想看,就这一点,有几个人家能做到呢?大部分都是拿出去就扔了,谁还会再把垃圾袋抽出来。”栾永华笑着说。

  现在很多垃圾其实都分成了两类,“可回收”、“不可回收”,但在栾永华看来,这是做得不够的,要改变市民习惯,必须找一个最浅白的方法。栾永华认为,垃圾桶仅写上几个字作为标识还是不够的,因为对照书本分类去扔垃圾的究竟是少数,如果在垃圾桶周围画上各种垃圾的图画,对居民来说就方便多了。

  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和居民有没有做好准备?记者昨天来到玄武区正在试点的锁金四村小区探访发现,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但对是否会增加生活成本表示担心。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锁金四村,第一印象就是道路很干净,一楼门前没有杂物堆放,楼道里也很少有垃圾和杂物,每个单元门前都有一只橙色大垃圾桶。虽是中午,少数居民依然下楼把手中垃圾倒进大桶。

  记者来到锁金四村居委会,社区仇主任拿出一份9月份出版的“社区报”说,宣传工作早开始了,居民议事会、楼幢长会也开过几次,居民对垃圾分类总体上是认同的。记者在社区报“热点解读”版看到,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做得很细致。对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包括哪些做了详细介绍。资料里还提供了一些数据,如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厨余垃圾经过生物技术处理,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家住4幢的一位女居民表示,大家之前确实对哪些是可以回收、哪些是有害垃圾搞不清楚,现在看来,生活垃圾也就是社区报上的几种,就是把厨房里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在生活垃圾里再把电池等有害物质拿出来,把塑料、玻璃瓶和纸板类可以回收的物品单独拎出来,等等。“听说要把我们平时上缴的垃圾费转化成塑料包装袋的费用,那样我们愿意,如果不是这样,垃圾分类就会增加我们的生活开支。”

  站在她旁边的女儿则说,年轻人平时早出晚归,在家时间少得可怜,如果再腾出精力对垃圾分类,恐怕大家会普遍感到有压力。

  中午,保洁员张师傅正在一幢楼前打理一楼住户种的花草。“这里面的枯枝败叶不能放小区平时用的大垃圾桶里,应该和装潢垃圾一道,用专门的车子运走。”张师傅说,遇到熟悉的居民,他总会提醒对方:什么是厨余垃圾,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垃圾,哪些是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不少居民接受了他的建议,表示会抽出时间在分类这个事上花点时间。

  “垃圾分类一定得从源头上开始,到我这里就不可能了。”张师傅等几位保洁员每晚8:00在各单元门口收垃圾,每人每晚要收八九幢楼的垃圾,还要收捡一部分门面包括餐饮店的垃圾,然后要打扫现场装上保洁车,等候凌晨三四点钟区里收垃圾的中转车。他表示,具体分类工作尚未开始,如果到时候真需要保洁员分类,恐怕还得增加人手。而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则十分需要所有居民住户的配合。张师傅目前压力最大的就是周五到周日那几天,垃圾总量是平常的几倍,如果再由自己分类,他想都不敢想。

  记者日前在玄武湖街道了解到,街道物业曾在老旧小区做过尝试:定期邀请一些五金店铺、废品收购站的老板进小区,让居民把废旧电器、金属、废纸、玻璃瓶等卖给这些小店,拿一点废物回收的钱,店铺老板又与居民建立了长期互惠合作的关系,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回收链,既不需要增加设备和人员成本,又有效解决垃圾分类的大问题。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