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从2018年底的15%街镇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到2019年底的90%达标,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正朝着一个一个“小目标”有序前进。日前,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媒体通气会上获悉,2020年,上海全市将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全力达到《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实现全市90%以上街镇垃圾分类实效达标、70%以上街镇垃圾分类实效示范。
去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社会参与和分类成效整体好于预期。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制定了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管理”制度,完善居(村)委、业委、业主、物业“四位一体”长效机制,稳步开展达标、示范区及街镇创建。定期对区、街镇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进行考核评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有效考评”是上海垃圾分类工作高效达标的“窍门”。上海绿化市容委每季度会对全市所有街道进行抽样考核,抽取每个街道30%以上的社区进行考察。其中,检查人员和抽样小区均秉持“双随机”原则,只有在检查开始前的当天早晨才会产生检查人员和小区。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上海将完成6000个居住区可回收物服务点的质量提升,同时注意对“志愿者撤出”后的垃圾分类不规范行为“回潮”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按照“三提高一控制”(提高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量,控制干垃圾清运量)的原则,上海2020年预计将全面实现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达到6000吨以上,有害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1吨以上,湿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9000吨以上,干垃圾日均处置量控制在16800吨以下,垃圾回收利用达到35%以上。
在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五四村,记者看到,这里的村委会积极拓展农作物垃圾资源化利用渠道,联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成立了“厨余化村泥”的志愿者服务基地。一方面通过微生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符合标准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肥料灌溉出来的农作物吸引市区居民前来体验、试种和游玩,催生“农业+环保+城乡互动”的新乡间经济模式,真正做到 “湿垃圾不出村”。
截至目前,该村湿垃圾转换比率接近1:1,每日处理约5-10桶湿垃圾,每月平均累积达到250桶湿垃圾,有效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转化出来的有机肥可覆盖100户村民的肥料需求。
五四村的做法,目前已经在四团镇全镇12个条件较好的行政村试点复制推广,计划今年5月前做到全镇农村全覆盖,将大大提高湿垃圾处置效率。(经济部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023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