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北京完成了《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那么,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这是百姓关心的热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让每一位市民轻松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引导大家主动去做,要从垃圾源头减量”为此,委员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需要依赖每一位市民的努力。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是志愿者,也都是受益者。”来自台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王涛,将目光聚焦在垃圾分类标准的市民知晓率上。
“必须承认,要改变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王涛表示,垃圾分类的理念能否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工作,而作为宣传的“末梢神经”,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态度。
“看得清楚、易于掌握、记得牢靠”,这是王涛在与居民交流中总结出的宣传要点,如果能让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学得轻松,就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抵触情绪,“如果人人都知道怎么分,愿意主动分,还用愁这件事做不好吗?”
在王涛看来,目前各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更良好的宣传效果,王涛建议在招募时应保证相关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及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并在上岗前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保证为居民提供正确的指导。
如今,一碰到“牛爷”,这位在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中走红的人物,言必谈垃圾分类。“咱们这垃圾得分成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
“牛爷”的真名叫郝金明,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最近,他拍摄的新节目“牛爷领你分垃圾”已经更新到第七集。在节目中,他四处走,四处教,不仅在西城区“垃圾分类第一院”大成巷教师家属院向观众们推广了垃圾科学分类,还强调了贵在坚持的重要性。
“大成巷教师家属院的老街坊们坚持了23年,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所以大家一定要持之以恒,从每一天、每一次的垃圾分类做起。”郝金明说。
为了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做到心中有数,张嘴不慌,郝金明的足迹遍布北京各大垃圾分类处理厂和中转站。凌晨3点多,他看着十几名垃圾分拣员打开一袋又一袋垃圾,把分类不正确的拣出来。郝金明不顾垃圾异味,凑上前去向分拣员询问分拣和处理的知识。
在走访中,郝金明震惊于环卫工作者的辛劳,每天凌晨4点,一辆辆垃圾转运车就已经在北京市的大街小巷穿梭,“普通人每天都在正常地生活,但他们为了处理我们生产的垃圾,从来没睡过整宿的觉。”切身体验,更加坚定了他宣传垃圾分类的决心。
郝金明表示,未来一年,他将继续以“牛爷”的身份,通过节目带领大家分垃圾,把垃圾分类的概念推广到每一位京城百姓的心中。
来自文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聂一菁今年带上两会的提案中,同样关注到了垃圾分类的话题。在聂一菁看来,垃圾分类问题“点多面广高频率”,每个行业、每个区域、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垃圾分类投放的问题,如何实现“从认同到行动、从个体到群体”,是新条例能否实施好的最大难点。
新条例明确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她认为这个理念非常重要。“过去我们总觉得垃圾分类是从垃圾产生后才开始,其实我们应该从源头就加强控制。”聂一菁提倡简约低碳的生活,她认为减少浪费、厉行节约、重复使用、最大化减少废物产生,应成为大家的共同行动。
具体措施上,聂一菁提出,可以在特定区域或小区内,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人均垃圾排放标准,并且制定奖惩机制,采取“返利引导、收费诱导、处罚劝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作为垃圾减量的重要环节,再生资源行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聂一菁发现,之前市面上常见的废旧家具、家电,因回收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利用价值低等因素影响,出售价格呈直线下降,甚至出现了“居民无处卖、终端不接收”的现象。
针对这个变化,聂一菁认为,可以适当考虑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有机融合和系统融合,提高再生资源回收量和回收效率。同时也应加强对回收品类的管理,将低值品类纳入回收目录,采取补贴的方式保证低值可回收物的有效收集。本报记者张蕾张骜刘苏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003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