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3-26
03-26
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年底实现三个百分百 NEW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朱海洋)根据《2022年度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和无害化处理率将实现三个百分百。今年,该省将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能力提升、制度建设、文明风尚等五大专项行动。
在主要任务的排布上,浙江突出源头分类,加强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分类习惯养成,推动农户精准分类,解决农户愿分、会分、准确分的问...
Read More >
为深入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3月25日上午,巴南区政协主席何永革率部分政协委员前往龙洲湾街道对口协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区政协副主席周正、彭朝友及区政协秘书长严蕾参与了本次活动,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何永革一行前往龙海港湾居民物业小区,实地了解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宣传组织发动、分类收运流程等工作情况,并在龙洲湾街道龙...
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作为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助力首都建设呢?
5月19日下午,在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运营方:北京协作者)启动“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助力计划”(简称:助力计划),联合市区街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和资深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一起为首都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攻坚战助力。
启动仪式上,社会组织代表以在线视频方式发起“云倡议”,倡议全市社会组织...
7月1日开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生活垃圾分类曾呼吁和试点多年,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此次上海强制要求生活垃圾“四分法”,如此分法是否太过复杂?前端分好后,后端还会再混成一桶运走吗?该如何建立分类的长效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曾有一种观点,“干湿”两分法比较好推行。也就是说,把菜叶、剩饭、骨头等厨余“湿垃圾”分出来,避免弄脏塑料、纸张等其他“干垃圾”,影响其回收再利用。号称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最好...
伴随着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调侃背后,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根据《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为四大类。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将面临处罚。
11月26日,在贵阳市花果园社区,市民将布偶熊投放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的“织物”类回收箱。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当然,展开行动的不止上海一座城市。下半...
“奏响”这个旋律的,便是即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据悉,该条例将垃圾主要分为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类,并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于是,在“巨额罚款”面前,不少上海人最近不谈股票,不谈房价,甚至连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垃圾上。
好在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为了能让大家迅速掌握垃圾分类...